自我破壞行為來自於關係的斷裂

-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成癮的反面不是清醒,而是連結(connection)。」

2015年六月,英國知名的雜誌編輯約翰海利(Johann HariTED的演講中,在結尾時做出了上述強而有力的結論。 

這段歷時14分鐘的短講,顛覆了我們對於成癮行為的認知,引起眾人的高度關注。甚至有人把它製作成動畫,在網路上瘋傳。 

約翰海利花了三年的時間,鑽研大量有關成癮的研究,訪談戒癮領域的專家學者,甚至與毒癮患者接觸,發現,以往我們認為引發成癮的是毒品中的化學物質與人體交互作用後,使得人們開始無法自拔地依賴成癮物質。然而,這些並不是正確的;成癮的最重要原因來自於生活中缺乏健康的人際關係。在關係連結的斷裂之下,個體開始與毒品產生連結。

而成癮正是自我破壞行為的其中一種。

有意義的人際連結對我們的生存而言具有莫大的功能,同時還能增進我們的生活品質與幸福感。相對的,生活中缺乏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或者關係品質惡劣,卻可能帶來莫大的災難。

最早的人際連結來自於我們與父母的關係。與父母之間關係的品質,影響著個人日後所有的人際互動,以及是否有著與他人發展有意義的人際連結的能力,包括愛與被愛的能力。

孩子長大後的許多自我破壞行為,包括暴力、飆車、各種成癮行為(酗酒、毒癮、網路沈迷…..)、性濫交、輟學、自我傷害……等,都與生命中重要他人之間關係連結的斷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性。通常是與父母的關係,長期處在緊張、衝突、對立或疏離之中,最嚴重的便是不接受自己的父母。

在我服兵役的時候,擔任的是中輟生教育與輔導的替代役男,我的工作是到各國中去輔導與協尋中輟生。大部分輟學或出席率不穩定的孩子,白天沒來學校並不是到處鬼混,而是待在家裡睡覺。

我時常到孩子家裡去找人,通常是祖父母前來應門,把我帶到孩子的床前。老人家無奈地告訴我,這孩子怎麼樣也叫不起床。我把孩子硬挖起來,看著他睡眼惺忪且不情不願地梳洗換裝,背起什麼也沒裝的空書包,緩步地與我上學去。

才國中而已,這些孩子為什麼把自己搞成這樣?在孩子清醒之際,我與他們閒聊,了解到,他們總是徹夜掛在網路上,直到清晨才睡。

我以為他們是對學校課業不感興趣,時常勉勵他們不要自甘墮落,或者要他們的家長多多督促他們。然而,靜下來與他們深入談談時,總是可以從他們口中聽到家中如連續劇般的故事情節:單親、隔代教養、父母失聯(入獄、跑路、出外工作)、家暴、兒童虐待、甚至亂倫。

這些孩子談起自己的父母,眼神中總是帶著對父母的恨意,或者用著疏離不在乎的語調談著家中的長輩。

這些孩子在家中,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連結大多是斷裂的。他們沈迷於各種形式的網路活動,以致於荒廢學業,作息混亂甚至到了輟學的地步。逐漸地,在學校也成了邊緣人,同學不再跟他們互動往來,師長就算擔憂也沒多餘花心思在他們身上。在他們的生活中,沒有任何有意義的人際連結。

這些孩子們大多不接受自己的父母,他們埋怨父母、痛恨父母、無法原諒父母;他們不想提起父母,在心裡沒有給父母一個該有的位置。

我們的生命來自於父母,若不接受父母或其中的一方,就是不接受自己的生命。於是,我們便會有意無意地透過各種方式毀掉自己的人生,讓自己在課業、前途、感情、人際關係、事業與財富等方面無法成功;最極端的便是結束自己的生命。

那麼,看似健全的家庭中—雙親俱在、收入穩定、關注學習、沒有鬧離婚、沒有家暴、沒有兒虐,孩子就頭好壯壯,令人放心地成長了嗎?

答案是,不一定。即使處在看似功能健全的家庭中,有許多孩子仍會出現各種自我破壞的行為。我在長期投入的青少年輔導實務工作中看過很多類似案例,這也是關於關係連結的最大迷思。

若是家庭成員的互動氣氛是緊張、高壓的,即使有著關係連結,但連結的品質是叫人痛苦有壓力的,孩子們也會選擇主動在情感上切斷與家人之間的聯繫。

所以,重要的不只是有一份關係存在,而是關係的品質。關係的品質良好,才稱得上是「連結」;否則,同處屋簷下,亦可相見不相識,把彼此當作空氣。

這給為人父母者一個相當重要的啟示。當你用盡全力幫孩子安排接受最好的教育,提供孩子生活與成長過程中所需一切的資源,但你關注的可能只是孩子的外在表現,卻沒有在內在的情感層面與他連結上。

那麼,如何與孩子在內在的情感層面連結上,以創造高品質的關係呢?

簡單來說,就是展現「同理心」與給予「正向回應」。

同理心是能對孩子的情緒狀態感同身受,同時溫暖地將你對他的理解表達出來,讓他知道你懂他的感受,你是與他在一塊兒的,這便是一種連結。

正向回應則是盡可能地對孩子的行為給予肯定、讚賞、認可與支持。這來自於你對孩子的信任與尊重,願意鼓勵他去創造與實踐自己的人生夢想。

在什麼時機點做到上述這些?

答案是,無時無刻。關係品質的建立與維持,有賴每一個接觸片刻高品質的互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反而使孩子感到混淆。最好將這種照顧模式內化成為你人格特質的一部分。你的孩子也將擁有這樣的人格特質,並自然地用這樣的方式與他的孩子相處互動,高品質的關係連結於是得以代代相傳。

這便是我們給予下一代最好的禮物了!

(本文撰寫於2016年1月7日,圖片取自網路,如有侵權,懇請賜知)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email protected]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著作:

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圓神出版,2019)

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圓神出版,2018)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用愛軟化尖刺,用心讀懂孩子:有寬容,也有堅持的彈性教養練習》《晨讀10分鐘:幸福的正向練習》、《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11本書,為2018~2024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