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習慣負面輸出的人

-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6382699/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見面時,開場還沒超過三分鐘,就開始列舉生活中的各種不滿;不論話題從哪裡開頭,最後都能繞回過去的委屈與不幸;甚至,他們的語氣沒有明顯的怨恨,只是平靜地陳述,但聽久了,你會感到壓力、疲憊,甚至想要閃躲。

這些人習慣負面輸出,或者說是「愛抱怨」,也許是父母、伴侶、同事,或多年好友,未必是壞人,甚至有時候溫暖、善良、願意付出;但在日常互動中,卻自帶負能量,讓周遭的人不得不承受那些,一再重播的負面訊息。

為什麼習慣性地負面輸出?

我們得先承認一件事:「習慣負面輸出,不等於對方有惡意」。這種行為模式,往往是心理、認知與生活環境長年交織的結果。可以從以下四個向度來分析:

(一)情緒出口有限

如果一個人的生活圈狹隘、互動機會減少,抱怨就成了最容易啟動對話的開場。對某些人而言,分享不滿比分享快樂更容易得到回應;因為,別人會附和、安慰,甚至和他一起批評某件事,這種被回應的感覺會被大腦記住,甚至感到安心。

(二)注意力的偏差設定

人天生對威脅與不愉快的感受更敏感,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負面偏差」(Negativity Bias)。如果這種傾向沒有透過後天的刻意練習被調整,大腦就會越來越擅長搜尋負面細節,於是在任何環境中,都能迅速捕捉不滿之處。

(三)認知彈性下降

有時候,隨著年齡增長,大腦切換思路、轉換觀點的能力會降低,容易卡在單一視角上;一旦這個視角是「悲觀」的,對話內容自然被這種情緒色彩主導。

(四)黏著的自我敘事

有些人慣常用「我受過很多苦」作為自我故事的核心。即使生活條件改善,他們的內在敘事並沒有更新,於是依舊從「不幸」的角度來解讀日常,並透過反覆述說加強這個故事。

為什麼你會覺得被消耗?

即是你知道,他們沒有惡意,你依然會感到心力耗竭;因為負能量不是靜態的,它會佔用情緒容量。

一次兩次的抱怨,也許你能帶著同理心聽完;但當這種輸出變成日常,甚至如背景音樂般如影隨形,情緒消耗就像水龍頭一直滴水——滴得再慢,時間一久,也會裝滿一整桶。

更棘手的是,面對這樣的人,特別是親近的人,你會陷入兩難:一是,不設立界線,自己將會被情緒淹沒;二是,當設了立界線,對方感到被忽視,更強化他「悲慘人生」的自我敘事。

雙軌策略:保護自己,也保留最低限度的連結

這是個棘手的難題,若要避免惡性循環,同時保護自己,又能讓對方不至於感到被孤立,你需要一套雙軌並行的策略:

軌道A:降低負面輸出的衝擊

你可以刻意把較長的互動,安排在自己情緒有餘裕的時候,避免在疲累、趕時間時與之交鋒。

而當對方開始抱怨時,有時候傾聽幾分鐘就好,接著溫和轉場:「我明白你的意思,對了,今天我還想問你…」,不失禮地轉移話題,但只允許對方在有限時間內抱怨。

同時,準備一些安全話題清單,例如:電視劇、花草、食物、新聞中的輕鬆小事,讓話題有替代出口。

軌道B:維持最低限度的連結

如果是家人,可以進行類似每天晚餐後的「幸福時光」,輪流分享一天之中開心喜悅之事,一起看一集電視節目,晚間散步五分鐘。這些固定行程會讓對方感覺關係穩定,減少用抱怨來測試是否被重視。家人之間也需要共同分配傾聽時間,避免讓負擔全落在一人身上。

再來就是「行動陪伴」,陪著他實際「做點事」,像是煮飯、澆花、整理等,減少長時間對話的機會,同時保有陪伴感。

心理調整:界線不是拒絕,而是保護關係

很多人不設界線,是怕對方感到被拒絕;但事實是,如果你長期被消耗,遲早會想要遠離,那才是真正的無情。

界線不是為了把人推出去,而是讓自己能長久留在關係裡;當你有喘息空間,才有餘力在某些時候溫柔回應;當你不再被情緒拖垮,你的關心才有持續的可能。

下次,當對方輸出負面訊息時,也許你可以這麼回應:「我聽得懂你的意思,的確很麻煩。對了,你昨天看的那部劇後來怎麼了?」這是承接後有技巧的轉場,或者:「我現在要先專心這個,等一下再聊。」這是在保護自己的時間。

讓自己不被悲觀淹沒

習慣負面輸出的人,未必有惡意,也不一定願意改變,但他們的互動方式確實會影響周遭人的情緒。我們能做的,不是去徹底重塑他的人格,而是在保護自己的同時,留下一條不讓他完全孤立的通道。

保護自己,不是自私,而是為了能長久地留在關係裡。

我們不一定能讓一個人變得樂觀,但我們可以讓自己不被悲觀淹沒。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孩子,請你慢點長大:陳志恆親子成長繪本》《用愛軟化尖刺,用心讀懂孩子:有寬容,也有堅持的彈性教養練習》《晨讀10分鐘:幸福的正向練習》、《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12本書,為2018~2024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