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路上

合宜的情緒表達與人際互動,從家庭生活中落實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人際互動場域,也是發展情緒表達和人際技巧的最佳場合,除了在生活中找機會適當引導外,大人本身的以身作則更是重要,成天怒氣衝衝的父母,是教不出情緒平穩、內心強大的孩子的。

總是讀同一本書,煩不煩呀?

本以為,從小與孩子親子共讀,是要訓練孩子的閱讀能力。後來卻發現,透過孩子選擇與偏好的讀物,有機會窺見孩子的內心世界——那個他不曾向大人透露的情感與渴望。原來,孩子才是一本書,每天反覆翻閱,也是百讀不厭。

「為什麼他在這裡抽煙?」當孩子成為正義魔人時

擁有正義感沒有錯,我期待孩子能夠路見不平、仗義執言;然而,我也希望孩子更有智慧地展現正義:首先,孩子需要學習,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再指出他人的過錯。也就是,先顧慮到自己是否會因此受到傷害。其次,孩子需要學習,透過合宜的表達方式,指出他人的過錯。也就是,能顧慮到他人的顏面,或者在場的氣氛。

「老師會很兇嗎?會打人嗎?」當孩子對學校師長感到擔心時

孩子不可能每次都遇到溫暖、和藹又親切的老師;而且,一個再溫柔的老師,也會有板起臉孔、糾正學生的時候。孩子未來還是得面對不同樣貌的人,他需要學會適應不同教師的帶班風格,也得懂得如何與不一樣的老師相處。更重要的是,別因為與某個老師不對盤,就否定了他所教授的科目或內容。

喂喂!「我要餵餵」,究竟要餵,還是不餵?

餵女兒吃飯時,一開始我頗有罪惡感;總覺得這麼做太過寵溺,剝奪她學習生活自理的機會。但後來,我越來越能接納自己。我考量的是,大人自己的需求也應該被照顧到。有時候,就剩下幾口飯,餵一下,大人小孩都能很快地鬆一口氣,至少不會讓餐桌像刑場。

「第一個人是誰生的呀?」當孩子展現無限好奇時

幼童大約從三歲開始,就會不斷問「為什麼」。問「為什麼」是正常的發展歷程,代表他們對世界運作產生好奇,同時,開始具備因果關係的概念。他們想知道,是什麼導致某一個現象發生;然而,他們腦袋裡相關知識還太少,難以問出具體的問題,所以直接拋出「為什麼」三個字。

讓孩子體驗挫折,但不是刻意折磨孩子

有時候,大人以為的磨練,對孩子而言可能是折磨。如果又缺乏適當的關心、支持或陪伴,孩子不僅沒有發展出該有的韌性,反而就此逃避退縮。大人看到孩子脆弱不振,又反過來給孩子更多的要求與壓力,讓孩子永遠處在毫無成就感可言的痛苦之中。

浮動的遊戲規則:學會如何贏,也能面對輸

孩子的遊戲,就是真實世界的縮影。我們需要讓孩子在遊戲中體驗到成就感,同時也要教導孩子,爭取勝利的同時,也要欣然面對失敗。因為,真實的世界就是如此,有輸有贏。當孩子贏的時候,請恭喜孩子,肯定孩子的努力與用心。當孩子輸的時候,請安慰孩子,接住孩子的情緒,並肯定孩子願意接受挑戰;接著,再與孩子討論,下一次如何做得更好。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脫癮而出不迷網》

spot_img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