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場

孩子走了,我們也都受傷了!教師如何安自我安頓?

針對老師,我只提出六點建議,都是關於自我照顧,而非如何處理校園危機事件。大部分的老師都累壞了,需要被鼓勵、被支持、被理解、被肯定,而非再賦予什麼重責大任。

圖像化呈現的資訊,更容易被理解

用圖解的方式教學,會讓課堂變得豐富有趣,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面對目前專注力普遍低落的孩子,會是絕佳的教學法寶。

又來了!動不動就發生霸凌,是怎樣?

不是每一件人際衝突或攻擊行為,都會被認定為霸凌。教育部對於校園霸凌有一定的定義,必須符合「持續性」、「侵害行為」、「故意行為」及「造成損害」等要件。然而,即使如此,要判定是否為校園霸凌,仍然有許多模糊空間,即使由學校所設的「校園霸凌事件防制小組」調查認定,也有可能誤判。

需要治療的不是孩子,而是這個社會

李醫師在我眼中,是個真心關愛孩子且有正義感的大人。她在《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一書中,不斷為過動兒說話。除了批判過動症的診斷過程過度粗糙外,更挑戰過動症的診斷準則本身——沒把兒童的天性與需求考慮在內,只從大人的眼光來界定這個疾病。

關於霸凌,我們理解得太少,誤解卻太多

我們卻忽略了霸凌現象的本質,其實是團體中瀰漫著一股恐懼的氛圍。因為,除了霸凌者和被霸凌者,霸凌情事要能形成並持續,還有一個要素,就是旁觀者的冷漠與袖手旁觀。

如果可以好好唸書,我也不想惹事呀!

韓國少年法官千宗湖所寫的《我所遇見的少年犯》一書,也赤裸裸地揭露了這個事實,每個犯罪少年的背後,常有悲慘與不堪的成長經歷。他們難道不想和其他同學那樣,好好唸書,未來找個工作,擁有安穩光明的人生嗎?

懲罰性抄寫如何扼殺孩子的學習慾望?

書寫活動是學習的重要環節,不宜做為孩子犯錯後的懲罰手段,避免使書寫和受懲罰時的負面感覺連結在一起,進而開始厭惡書寫,甚至厭惡學習或拒學。

媽媽,可以別再幫我道歉了嗎?

那些沒有被正確理解與善待的特殊孩子們,長期處在來自家庭及學校的毒性壓力下,對身心功能都會造成巨大損害。然而,只要身旁有成人人願意溫暖接納與穩定支持,哪怕只有一個人也好,都能對這些傷害具有緩衝功能,甚至,開啟正向循環。你,願意成為這樣的大人嗎?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脫癮而出不迷網》

spot_img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