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身為父親的自我覺察之路

我認為,本書最精彩之處,是仁廷對「父性」與「父職」等概念的論述,這是坊間教養書中鮮少提及的。拜讀這個章節,能讓身為父親者,深刻自我反思——如何保有父性傳統中的美好特質,同時與孩子及家人有著親密的連結。

考前複習重效率,從提升專注力做起

提升讀書專注力並不難,你只需要改變一些讀書習慣即可。像是,將3C手機等誘惑來源,移出溫書空間,降低外在干擾;擬定溫書計畫,最長50分鐘就休息一下,並在下一個時段安排不同性質的科目,避免專注疲乏;配合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保持心情穩定;同時,在溫習課業時,寫筆記或做習題,主動投入心思於課業活動中,都能讓你的考前複習更有效率。

龜兔賽跑,烏龜為什麼會贏?你可能問錯問題了!

在我的觀察中,擁有高度韌性的人,通常有個特點,就是很有「彈性」。他們不會執著於單一策略或方法,而是隨時調整路線;他們的觀點多元,可以綜觀全局,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快速調控自己的身心狀態,讓情緒回到穩定。因為,他們的內在寬廣,可以包容發生在生命中一切,不管好的或壞的。

學習溝通,就像學一種新的語言

如果你認真閱讀忘形的《順勢溝通》,你會知道,你所想像的溝通,大部分都只是想說服對方,也就是證明「我是對的,你是錯的」,然後,「聽我的吧!」。問題是,對方憑什麼要聽你的呢?

網路霸凌:當孩子在網路上攻擊別人時,怎麼辦?

幾乎任何孩子都有可能成為網路霸凌的加害人而不自知。他們以為自己只是留言附和,與大夥兒一起批評某人,轉傳關於某人的影像或謠言,或者就只是對某則貼文按讚而已,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然而,在按下「送出」鍵的那一刻,可能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頂尖對決,心智就是決勝關鍵

為什麼,有的人在關鍵時刻退縮不前,有的人,則能把握良機、致勝一擊?這一切都與你如何思考有關。《像冠軍一樣思考》這本書,就是透過運動場上的實例,提供你穩紮穩打、漸次提升的思維方式,逐漸改變你的思考習慣,鍛鍊自己的心智能力。心智的進化,會將你推向極限邊緣,甚至,超越極限。

唯有自己想改變,改變才會真的發生

台灣是亞洲國家中,心理諮商走得相當前端的地方。目前,除了大型醫院精神科附設有心理諮商外,坊間的心理諮商所或心理治療所也越來越多。即使如此,社會大眾仍然普遍對心理諮商是什麼,一頭霧水。常常有人問我:「你們心理師只是和案主聊聊天,為什麼收費這麼貴?」

如果怎麼想也想不通,那就別想了!

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困境反覆分析,試圖找到原因與解方,這是人的本能,也因為如此,我們能夠解決問題、突破困境,活得更好。然而,對無法解決或根本不需要憂慮的事情過度分析,就會陷入「反芻思考」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