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涯規劃 究竟是「不適合」還是「害怕失敗」?

究竟是「不適合」還是「害怕失敗」?

0
究竟是「不適合」還是「害怕失敗」?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前些日子有個學生來找我,要我幫她練習大學甄選入學的面試。她在學校統一辦理的模擬面試中,因為緊張過度而表現不佳,確實令人擔心。

她申請的是心輔相關科系,從高一起便立定志向成為一位心理助人工作者。高二參加學校的同儕輔導志工,更是嚮往有一天能成為專業的助人者,也許是學校的輔導教師,或是社區機構裡的心理師。

我請她找了一群同學前來,模擬團體面試時可能出現的情境。整場下來,她緊張焦慮到話都講不清楚,帶著挫敗的心情回班上去了。

那天放學前,她來到我這兒,眼眶泛紅地告訴我:「老師,我想,我還是不要去參加面試好了。」

「為什麼?這不是妳夢寐以求的科系嗎?」我不解地問。

「我剛剛想了一個下午,我大概不適合從事這份工作吧!」她哽咽地說。

「是因為剛剛模擬團體面試時表現不佳,讓妳有了這個念頭嗎?」我看著她問。她點點頭,眼淚掉了下來。

原來,剛剛與她一同演練的同學,申請就讀的全非心輔相關科系,卻都能在模擬情境中侃侃而談,相較之下,她深受打擊,自信全無。

「在模擬面試時,妳確實是緊張了些。然而,沒有人能斷定妳是否適合走這一行,這得實際進去學習,甚至畢業後從事相關工作後才會知道的。」我停了一下,接著說:「然而,妳關心的究竟是自己『不適合』,抑或『害怕失敗』呢?」

對於無法掌握的事情,我們總是感到焦慮不安。

當我們走在邁向某個目標的路上,如果先前有一些徵兆顯示我們的表現不如預期,我們很容易直覺地推論自己「做不到」或者「不是走這一途的料」,接著打定主意結束旅程。

我們會對自己解釋:「這個目標不適合我。」

像是一些學生在上了高中後的第一次段考中,某些科目的成績悽慘無比,挫敗之下便斷定未來自己在這些科目上,不可能有任何起色。同時,在內心裡告訴自己:「我不是讀這一科的料」。

常見的是,許多孩子因為高一剛開始的數學成績不理想,便認為自己缺乏鑽研數理科目的天分,打定主意將來走社會組。接下來,凡是遇到數理科目都不再花心思研讀,成績不好之下更應驗了自己的想法。

這是一種過度類化overgeneralization的認知思考模式,只憑一次的表現就為未來類似情境下的表現下了定論,帶來的後果便是侷限了自己在這個領域發展的可能性;因為,我們常因此不願意給自己機會再嘗試努力了。

然而,沒有持續嘗試過,誰知道事實就會是如此?

研究所二年級快結束時,我曾一度有了轉換跑道的念頭。

大學部加碩士班將近六年的輔導與諮商專業訓練,眼看就快完成,我卻在此刻萌生放棄從事諮商專業工作的想法。

我找我的指導教授討論這件事,我告訴他,我認為我不適合走諮商這一途。我請教他,在相關領域是否有我還可以從事的工作,或者,我該去念個其他領域的學位?

「你是不是因為修了某門課而感到挫敗,才這麼想的?」指導教授眼睛直視著我,一針見血,直中要害!

「我……確實在那門課中,感覺到自己的諮商能力拙劣到不行。」我嘆口氣說道。

「與你一起修課的同學,有多少人經過那堂課後,對自己的諮商能力感到深具信心?」他又問。我回答:「我想,應該很少。」畢竟那門課的授課教師是出了名的嚴格。

「是呀!何況,你並沒有被當掉。」我說不出話來了。他老人家瞇著眼,微笑地對我說:「不要放棄諮商!」

不要放棄諮商!這句話,至今仍迴繞在我耳際。我聽進去了,也撐到現在了。回頭看看這幾年的實務工作,也還算是有聲有色!

我能體會這孩子的感受。

模擬面試的挫敗讓她失去了繼續前進與挑戰的動力。她直覺地把面試時的表現與從事心輔工作的能力與特質劃上等號,為自己下了一個結論:「我可能不是走助人工作一途的料吧!」

然而,在她內心深處,最害怕的其實是去面對「萬一面試失利而落榜」的事實。為了避免失敗,於是告訴自己並不適合,乾脆別去參加面試算了!

然而,如此一來,雖逃過了失敗,也喪失了成功被錄取的機會。

於是,我告訴這孩子:「面試時的表現,與妳是否適合就讀這個科系,是沒有直接關連的。若妳決定不去參加面試,妳也就失去了一個驗證自己是否適合的機會了,那是相當可惜的事情。」

「而一直以來,我看到的,是妳對於心輔領域的強烈熱情。請不要忘記妳的渴望,這是妳如此努力的初衷,即使可能在面試中鎩羽而歸也是一樣!」

夢想,若不去嘗試,終究是空想,別因為害怕失敗而留下遺憾了!

(本文撰寫於2016年4月12日)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學校輔導教師,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E-mail:[email protected]

FB粉絲專頁:陳志恆 / 陪孩子走一段學習路(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Previous article 考前的最後一哩路—贏在好狀態
Next article 你是否不自覺地處在孩子狀態,讓孩子貼心地回頭照顧你?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用愛軟化尖刺,用心讀懂孩子:有寬容,也有堅持的彈性教養練習》《晨讀10分鐘:幸福的正向練習》、《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11本書,為2018~2024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