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陷入「暴怒後自責」的惡性循環

-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photos/sad-mother-son-park-emotions-1929544/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我時常在親職教育演講或家長成長課程中,看到許多用心的家長,不斷努力要自己不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我必須肯定他們的用心,因為,有穩定的家長,才會有穩定的孩子。

然而,細究他們的教養困境,發現,為什麼時常會情緒失控呢?原因很多,其中一個,是現代的主流教養觀念,都要家長不可以對孩子生氣,至少不要大吼大叫——要當個優雅的父母。我不反對這樣的觀念,然而,這卻讓許多父母陷入了只要情緒暴怒後便陷入自責之中,而自責的情緒累積久了,又容易醞釀出下一次的情緒失控。於是陷入了「暴怒—自責—暴怒—自責……」那沒完沒了的無限循環中。

於是,我深刻體會到,育兒的過程常相伴著罪惡與內疚,會因為一點小事,而認為自己是個不夠好的家長,特別是,需要面對外界的指指點點時。如此,便無法享受育兒的樂趣,更難以給出孩子有品質的陪伴。

我常在課程中,告訴家長:「無論如何,你已經是夠好的家長了!」因為,所有的父母都是在有限條件下,盡自己最大努力提供孩子成長的養分,我也要家長時時如此溫柔地自我提醒。

解除身為家長的內疚與罪惡,是教養上的重要議題,然而,為什麼我們會覺得自己不夠好呢?《對不起,我不是好媽媽》這本書,給了我們詳盡的解析。


裡頭特別提到自己的生命經驗如何影響我們身為一位父母。有時候,讓我們時常感到自責、抱歉與不夠好的,是那個童年時期未被善待的自己。當我們帶著許多委屈與自卑長大後,再把這樣的情感經驗投射在與孩子的關係中。

我要請你特別思考,你會發現,現在你與孩子的互動關係,正提供了你一個新的認識自己的管道,一個新的重新修復自我關係的契機,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也陪伴自己再成長一次。

這本書看似寫給媽媽看的,但我期待爸爸也能閱讀。

在我們的文化中,母親因為被期待擔負較重的教養任務,於是相較於父親,更容易陷入自責與內疚之中,而外在環境的友善支持,會是緩解這些不必要焦慮的重要來源。最重要的支持來源,就是另一半。

聰明的爸爸,只要懂得善待太太,孩子便會更健康,全家就會更幸福。

(本文為《對不起,我不是好媽媽:8個練習題,帶你走出育兒焦慮與罪惡感》(如何出版,2020)一書推薦序)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email protected]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著作:

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圓神出版,2019)

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圓神出版,2018)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用愛軟化尖刺,用心讀懂孩子:有寬容,也有堅持的彈性教養練習》《晨讀10分鐘:幸福的正向練習》、《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11本書,為2018~2024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