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人類心理 請不要對我太好!—你時常對別人的善意心生罪惡嗎?

請不要對我太好!—你時常對別人的善意心生罪惡嗎?

0
請不要對我太好!—你時常對別人的善意心生罪惡嗎?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有一種人,總是害怕別人對他太好。

他們和所有人一樣,期待自己是這個世界上獨特的存在,渴望被認同、被肯定與被友善對待,但是,一旦有人對他太好,心中一股罪惡感油然而生,令他們感到「難以承受」。

雖然說「無功不受祿」,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互惠互助,親人或愛人之間頻繁地接受與給予,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而且,接受別人施予的小惠,又有什麼關係;何以非得要拒他人好意於千里之外呢?

最常說的一句話:「不用啦!我自己來就好。」

之前,曾碰過一位「熱心助人」的大學生,有多熱心呢?只要是課堂上的分組作業,她總是會一肩扛起,要不是自願擔任沒人要當的組長,不然就是吃下負擔最重的任務。她告訴我:

「我也很不喜歡這樣,但是看到事情沒人要做,就會忍不住跳出來。我也不是不會抱怨,看到他人可以如此逍遙,心裡真不是滋味!」

「那麼,你會把你的委屈表達出來嗎?」我問,她搖搖頭,接著說:「就自認倒楣吧!反正不是第一次了。可是很奇怪,如果其他人說要幫我分擔工作,我總是第一時間就拒絕。」

也就是說,她一方面渴望其他人能夠看到他的付出,並且伸出援手,但又會立刻拒絕他人的善意。「不用啦!我自己來就好。」這句話,她常掛在嘴邊。

「接受別人的善意會如何呢?」我問。

她說:「我不喜歡欠人人情吧!」我不解,這不是欠人情,這是她應得的呀!我帶著她往內心深處探,她說:「不知道,受人幫助總令我感到不自在,好像別人不應該對我太好……在她腦海裡,似乎有個聲音:「我不應該被他人友善對待」。

當我們做了自己不應該做的事,或者,接受了自己不應該獲取的好處,內心會有罪惡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所以,這種人時常生活在矛盾之中——既渴望被關照,又不喜歡別人對他太好。

同理,在他們的世界中,非必要,也絕不給人添麻煩。

獲得父母支持,反而深感罪惡

有個年輕人和我討論到,過去,他是個凡事聽話的乖孩子。長大後,有了自己的夢想,但不被父母支持,父母情緒勒索的話語讓他感到很痛苦。

他知道,他得為自己的人生而活;因此,他看了很多書,上了很多課程,也盡力與父母溝通,期待父母有一天能夠理解他、支持他。終於,幾年後,父母的態度鬆動了!

就在聽到父母說:「我們決定不再干涉你的人生,你想做什麼就去吧!」時,內心不禁湧現一股強烈的罪惡感。他不解地問:「這不就是我從小到大,期待已久的一刻嗎?我到底怎麼了?」

如果你從小被教育,要順從大人才是「乖孩子」,你也確實這麼做,你便會懂得透過犧牲自己的渴望與期待,來換得他人認同的眼神。漸漸地,你會把別人的需求放在自己前面,你會很敏銳地察覺別人的需要,而習慣性地打壓自己的慾望,以照顧到別人的心情。當然,你也不允許自己為別人添麻煩。

所以,當這個年輕人終於獲得父母支持時,內在卻失調了。他心裡冒出「我怎麼可以勉強我的父母做他們不喜歡的事情呢?」、「我一定是個麻煩人物」「我是個壞小孩」,以及「我真是不孝」等念頭,罪惡感於是不斷湧現。

自虐心態—不允許自己過得比別人好

不論在家庭或社會中,我們的文化與規範總是鼓勵我們要為別人付出,自我犧牲才是高尚的情操。而如果要被大人喜愛,就要凡事順從,不可以背逆大人的期待,也不可以有過度的要求。

照著這份社會期待長大的孩子,便容易有著「不可以麻煩別人」「讓別人過得好是應該的」「不可以接受別人的好意」「犧牲一下自己沒關係」等的心態。在人際關係中,便會過著不斷過度付出,同時拒絕獲得幫忙,內心委屈卻不能表達的人生。

不喜歡接受別人好意的人,就容易對別人付出太多。往往會過度承擔他人的情緒責任,總是把別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前面。對他們而言,「你們過得好,我就覺得很好!」。但卻不允許自己可以過得太好,不然就會感到哪裡不對勁。

付出了一輩子,自己卻都享受不了!但對他們而言,快樂就是建築在「讓別人過得好」上面;當自己過得比別人好時,就有強烈的愧疚感,也快樂不起來。

你說,這種人很辛苦,不是嗎?——這根本是一種自虐心態呀!

練習在「施」與「受」之間取得平衡

或許,我們應該慢慢去練習,除了不斷「給予」之外,也要能夠「接受」他人的善意。

如果,你覺得,為別人付出可以讓你活得快樂有價值,那麼,接受別人對你的善意,也可以讓別人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你正在幫助別人提升自我價值感;此刻,雙方正處在共好的局面中。

所以,請給身旁的人一些服務你的機會吧!

下次,當有人要對你伸出援手時,別急著說:「不用啦!我自己來就好。」請先停頓一下,微微笑,點點頭,告訴對方:「好的,謝謝你願意幫助我。」

同時,請時常告訴自己:

「我有能力為別人付出,同時,我也有能力接受別人的付出,這兩者都會讓我感到開心。」因為,你需要善待別人,同時你也值得被善待。

至於,那些揮之不去的罪惡感呢?就暫時允許它存在吧!

你知道,它是你從小到大為了獲得大人認同與喜愛的生存之道,現在則是在提醒你:「施與受之間若能取得平衡,人生才會圓滿」

(本文撰寫於2019年1月25日;修改於2020年10月19日)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email protected]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TG頻道: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t.me/ALguidance)

★著作:

正向聚焦:有效肯定的三十種變化,點燃孩子的內在動力》(親子天下出版,2020)

從知道到做到:關於那些想做卻又做不到的小事》(謳馨出版,2020)

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圓神出版,2019)

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圓神出版,2018)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Previous article 五步驟,陪伴孩子長出因應挫敗的本事
Next article 別把家長當怪獸!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用愛軟化尖刺,用心讀懂孩子:有寬容,也有堅持的彈性教養練習》《晨讀10分鐘:幸福的正向練習》、《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11本書,為2018~2024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