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驟,陪伴孩子長出因應挫敗的本事

-

(圖片來源:https://stocksnap.io/photo/KPCTZZ60NU)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雖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是「最好一件也別發生在我的孩子身上」。

有可能嗎?大概很難。我常遇到很多焦急的父母,向我分享孩子在學校中遇到的困境,問我該怎麼辦?

「我該幫孩子去向學校老師溝通一下嗎?」

「我該幫孩子去跟欺負他的同學說一下嗎?」

「我該幫孩子安排去參加課候補強的課程嗎?」

「我是不是該勸我的孩子放棄這次機會好了?」

「如果讓孩子轉學是不是比較好?」

常常,家長們早已心有定見,只不過是想找人確認一下自己的做法而已。

比解決問題還重要的事情—因應問題

但是,我常會說,不要急著出手幫孩子解決問題。為什麼?

第一,你能確定你的解決方案是最好的嗎?有很多我們大人自以為能幫上孩子的方式,對孩子而言是越幫越忙。

第二,當你在最短時間內,幫助孩子剷除當前的困境,也同時移走了孩子從困境中學習的機會。

人遇到了困難,會設法去解決,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如果是解決不了的事情呢?我始終覺得,比起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因應問題」。所謂因應問題,就是知道當前的困境並非一時半刻能夠移除,但仍有勇氣去面對,並能與困境共處,最終能從中學習與成長,甚至超越困境。

換句話說,若能在不危害自己或他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在挫敗中學習與成長,這比起讓他一帆風順地長大,還要可貴。

讓孩子感受到力量的陪伴

關鍵就在「陪伴」這兩個字——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對難題,只給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勵,非必要不過度干涉;背後的信念是:「相信孩子自有面對困難的能耐」。

舉個常見的例子,孩子回到家,板著一張臭臉,說:「班上同學不喜歡我!上課分組時,都不願意跟我同組……」。聽到這裡,你會怎麼做?

「孩子,別擔心,我會處理!」接著一通電話打去給導師說清楚、講明白;或者,第二天一早衝到學校去向同學興師問罪。你會這麼做嗎?小心,你可能正在幫倒忙,同時也剝奪了孩子自己面對困難與解決問題的機會了。

如果,你是靜下來,問問孩子:「怎麼啦?」「發生了什麼事?」「我想多了解一點」,然後,不帶評判,就只是聽聽孩子怎麼說,接著同理孩子的情緒:「我知道遇到這件事,你感到很難過,很委屈」;最後詢問孩子:「那麼,你覺得,怎麼辦才好呢?」聽聽孩子想要怎麼面對這個問題。那麼,這個過程本身,就已經發揮陪伴的最大功能——帶給孩子繼續面對問題的力量。

陪伴孩子因應挫敗的具體途徑

身為父母,請堅實地相信一件事:「孩子自有其面對問題的能耐」。因此,大人要做的,就是繼續給出支持,讓孩子感受到更多力量。具體而言,當孩子遇到困境時,家長可以透過以下途徑陪伴孩子更有力量地因應問題。

(一)傾聽孩子的處境—「發生了什麼事?」

當一個人在困境中奮力掙扎的人,是很希望被看到,被關心的。這時候,家長只要用溫和的口吻問道:「怎麼啦?」「發生什麼事了?」「可以多說一點嗎?」「我想要知道多一點,好嗎?」引導孩子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出來。但過程中,就只是聽,不評價,不說道理。記得,孩子最不需要聽到的,就是一道又一道「你該怎麼做」的建議。收起這些想幫孩子解決問題的意圖,就只是聽就好。

(二)回應孩子的情緒感受—「這一定很難受吧!」

聽了這麼多,當然不可能什麼都不回應。首先,也最迫切的,就是回應孩子在這個困境中的情緒感受,像是:「我知道,你一定很難受吧!」「心裡很委屈吧!你一定很希望同學能理解你。」「你已經很努力了,還是如此,充滿無力感吧!」「坐在班上一定感覺很煎熬吧!」就是用同理的態度去說出孩子的情緒感受,讓孩子感受到被充分理解,而建立起關係連結——「知道有人懂我」本身就能產生力量。

(三)問問孩子自己的解決方案—「那麼,你打算怎麼辦呢?」

接著,多問一句話:「怎麼辦呢?」「接下來,你會怎麼做呢?」也就是,讓孩子自己說說他們面對問題時的因應策略與想法。

只是,許多大人在聽了孩子的解決方案後,便劈頭大肆批評:「這樣行不通啦!」「難怪你會一直被困住」,接著滔滔不絕地說起各種自以為高明的方法,往往令孩子更感挫敗。

家長要做的,是理性地與孩子討論,他所提出的解決方案中的利弊得失,該如何落實,怎麼做會更好。有時候,在這樣的討論下,會迸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四)肯定孩子因應問題的過程—「你是怎麼做到的?」

當然,孩子也可能雙手一攤,告訴你:「我不知道!」或者「問題不可能被解決的」。這時候,家長可別急著信心喊話。請帶著好奇,詢問孩子:「你是怎麼撐下來的?」「即使壓力這麼大,你仍然願意去面對,你是怎麼做到?」

我們開始將回應的焦點,放在孩子因應問題的「過程」中(有別於「結果」,也就是,問題是否被成功解決了?),那些「不簡單」與「難得」之處,目的是在讓孩子見證自己因應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傳達出一份信任:「我相信,你是做得到的!」。

這是在陪伴孩子因應挫敗時,最強大也最不容易做到的回應方式;但家長若願意透過一再地練習,便會發現,總有辦法給出孩子一些肯定:

  • 肯定孩子沒有放棄
  • 肯定孩子願意面對
  • 肯定孩子的求助行為
  • 肯定孩子的積極態度
  • 肯定孩子願意採取行動
  • 肯定孩子想要解決問題的企圖
  • 肯定孩子的體貼
  • 肯定孩子的投入心思

(五)感謝孩子的信任—「謝謝你願意告訴我。」

「謝謝你願意告訴我」是句充滿魔力的話語。很多時候,孩子願意開口把心事告訴父母,代表著對父母的信任,否則,大可以自己悶著頭去面對困難就好。於是,我們需要去感謝孩子對我們的信任,讓孩子知道我們感到被在乎,覺得自己是重要的。

特別,面對那些常講「不知道」「沒差」「還好」或拒絕溝通的孩子時,要重啟連結與對話的途徑之一,就是當孩子願意多表達一點時(就算是說「不知道」也好),立刻回以「謝謝你願意告訴我」這句話,往往會讓孩子願意與我們分享得更多。

「發生了什麼事?」

「你一定很難受吧!」

「那麼,你打算怎麼辦呢?」

「你是怎麼做到的?」

「謝謝你願意告訴我!」

時常表達這五句話,便能在陪伴孩子因應困境的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滿滿的愛與支持,而即使害怕與無力,也願意堅持下去。

你學起來了嗎?

(本文撰寫於2019年1月17日,修改於2021年3月17日,收錄於《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一書中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email protected]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著作一覽

你怎麼沒愛上你自己》(謳馨出版,2021)

正向聚焦:有效肯定的三十種變化,點燃孩子的內在動力》(親子天下出版,2020)

從知道到做到:關於那些想做卻又做不到的小事》(謳馨出版,2020)

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圓神出版,2019)

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圓神出版,2018)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用愛軟化尖刺,用心讀懂孩子:有寬容,也有堅持的彈性教養練習》《晨讀10分鐘:幸福的正向練習》、《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11本書,為2018~2024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