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的好脾氣,是一種生存策略

-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在情緒管理的教學或訓練課程中,我總會遇到一些學員告訴我:「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情緒。」在各種情境下,情緒波動都不大,感受不太到喜怒哀樂,就算遭遇些挫折,也總是很快就過了,不會耿耿於懷,更不可能長期放在心理反芻。情緒狀態看似穩定,甚至到了一種冷淡的程度。

也許你會蠻羨慕這種人——無憂、無慮、無煩惱,一旦沒感受到負面情緒,自然就不會不快樂了。

在我看來,這些人長期與自己的情緒感受斷了線,也就是難以與自己身的身心狀態連結,這來自於長期無意識地壓抑或不允許負面情緒存在。情緒感受常是以「身體感覺」的形式出現,當不允許自己去感受情緒時,便是不願意讓自己關注自己的身體感覺,這樣的人,脖子以上與脖子是過著沒交集的生活的。

為什麼有的人總要與自己的情緒感受保持距離呢?很可能是成長過程中逐漸發展出來的一種生存策略。

在一個成長課程中,遇到一位男學員,他在公司裡性情溫和、待人和藹,做事效率也高,深受信賴。只是,在課程中進行任何分享時,他總是表情淡定,不怎麼能表露情緒。

有幾次,我們做了幾個情緒覺察的練習,要回憶並重新經歷一件曾經發生過的痛苦經驗或壓力事件。他告訴我,他遍尋不著這樣的經驗:「不愉快的事情來得快,去得也快,我實在想不起來有什麼事會讓我感到不舒服。」

這不是第一次了,每當遇到類似的練習,這位仁兄便難以進入練習狀態。他常說:「不愉快的事情,不要去想就好了呀!」

他是個理工男,我印象中的理工男,常是腦袋與身體處在分離的狀態,不太能覺察自己的身心反應。因為不是第一次碰到,見怪不怪,也沒去多理會或關照。

直到有一天,課程結束後,待同學一一離去,他找我私下談話。

「我要說的不是公司的事情,而是我自己生活上遇到的困擾。」他邊說,我第一次觀察到他眉頭深鎖,有著明顯的情緒起伏,同時,語氣急促,似乎急著一股腦兒地把自己的困境給說完:

「是我媽啦!我覺得她可能有點憂鬱症吧!老是對別人的事情過度擔心,沒事就碎碎念,甚至,什麼事情都可以看不順眼,總要反對再反對,如果不順她的意,便會大哭大鬧。我哥哥他們都受不了,盡可能少回家。但我覺得這樣不太好,每個禮拜還是會回老家陪兩老,但每次壓力都很大。」

「最近,我即將要結婚,也已經到對方家裡提親了。但我媽卻一直有意見,拼命嫌棄對方,想要阻止我們結婚。我女朋友也很怕碰到她,感到壓力很大。以前我會盡量順著她,但結婚這件事,我不可能再妥協;只是,我真的很擔心以後會出現婆媳問題。」

「而且,我媽說,如果我硬是要跟對方結婚,她沒意見,但不會讓我辦任何儀式。可是,這怎麼成?對方父母肯定不能接受的吧!所以,我現在很傷腦筋,不知道該怎麼辦?」

他越講,情緒越激動,我只是靜靜地聽。幾個月以來,我終於看到他表露明顯的情緒了,似乎有著挫折、沮喪、無助,又有些生氣。

我問:「那麼,你爸呢?他的立場如何?」

他說:「我爸,他不太管事的。他叫我自己跟我母親溝通,他對我母親一點辦法也沒有。」停了一下,又補充道:「他一直以來都是這樣……」。

「每當你母親又對你碎碎念,不斷抱怨或言語攻擊時,你都怎麼辦呢?」

「我都只是聽,然後趕快把那些話忘記,我從小就是這樣的。」

原來,這孩子的母親從年輕時,就因情緒起伏不定而時常對家人指責、抱怨、嫌棄,不然就是出現「我好苦」、「沒人理解我」、「我乾脆去死一死」之類,讓人聽了無法招架的言語。左鄰右舍或親朋好友都避之唯恐不及,兩個哥哥有機會出外唸書便很少回家。哥哥常對他說:「我真的很佩服你,竟然受得了母親的那張嘴!」

「我能怎麼辦?我當然要聽過就忘、聽過就忘,不要去在意,不然,我怎麼跟我母親相處呢?我又不能丟著她不管!」

「所以,大家都說你脾氣好,不會生氣,總是很淡定,原來是……

「是呀!我要不是用這種方式處理我的情緒,這三十幾年,我要如何撐過來呢?」

為了能跟與母親持續相處,這年輕人從小就發展出一套情感麻木的因應策略,只要母親一開口,就讓自己放空,甚至接近「解離」的狀態,也就是人在心不在,不去感受就不會感到痛苦了。就算當下不好受,也會要自己很快地忘記這些不愉快,將情緒壓抑下來,好似什麼都沒發生,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我終於理解,這個受人歡迎的年輕人,情緒淡定背後的緣由了。

我們的情緒因應模式,常發展自原生家庭的生活經驗中。有些是複製家人的情緒模式,有些是無意識地學習,而更多的,是為了在家庭中能夠更自在地生活(或減少痛苦),而發展出來的生存策略。

像是,有的人常會在人前降低自己的姿態,凡事討好,因為,在原生家庭中,唯有如此,才會被看到,被關注,甚至被肯定。有人需要不斷指責家人,無端抱怨他人的不是,藉此換得別人的重視,或證明自己是「對的」。甚至,有些孩子發展出來的,是一系列「憤怒攻擊」模式,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便情緒爆衝地怒吼叫囂,甚至揮拳動武,讓別人不得不聽從他。

總之,如果某種情緒因應模式,能夠有效地幫助當事人度過家庭生活的壓力經驗,免於痛苦或甚至帶來更多好處的話,相同的模式便會被保留下來,並且在家庭以外的人際關係中一再重演。然而,這些情緒模式多半僵化固著,難以撼動,在過去的家庭生活中具有效果,但現在卻會帶來更多的問題。

對於這位男學員現正面臨的困境,我也沒有什麼好的建議。但如果有機會,我很希望引導他重新與自己的身體感覺連結起來,並開始更重視自己的情緒感受,多停留在那些不舒服的感覺中久一點。找回失落已久的「有情有感」,而非帶著「麻木無感」繼續生活。

這一切,都是從情緒覺察開始,一旦覺察了,就有機會去調整與改變了!

(本文撰寫於2018年6月8日,文中案例之情節及背景已經充分改編)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107年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email protected]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著作: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書,為2018~2023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