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親職教養
育兒路上
人類心理
知道做到
愛上自己
心理助人
教育現場
學習輔導
生涯規劃
脫癮而出
與我聯繫
搜索
親職教養
育兒路上
人類心理
知道做到
愛上自己
心理助人
教育現場
學習輔導
生涯規劃
脫癮而出
與我聯繫
Enter your search query...
搜尋文章
404 錯誤
這個頁面並不存在,也許您可以搜尋看看其他頁面喔!
其他文章
人類心理
為什麼你我身邊的i人變得越來越多?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11 9 月, 2025
「i人」從一個心理學的術語,變成一個大眾的潮語,甚至是一種身份標籤。於是,你會發現,身邊的i人朋友似乎變多了,而你也越來越i了。但,這世界上的i人真有這麼嗎?
人類心理
〈成年子女系列03〉為什麼父母總能踩中我們的痛點?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9 9 月, 2025
父母的話之所以能成為痛點,根本原因在於:我們在乎。如果不在乎,根本不會痛;而在乎的後面,其實就是一份愛的流動。那份愛,來自於我們渴望被理解、被肯定、被接納,渴望他們為我們感到驕傲,渴望在他們眼裡被視為是有價值的。也因為期待越高,失落越深;父母口中的每一句批評,都感到格外刺痛。
人類心理
〈成年子女系列02〉為什麼總是忍不住對父母回嘴?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3 9 月, 2025
長大成人後,突然發現,要回頭和自己既熟悉又陌生的父母相處,實在不容易。特別是,明明心裡不斷提醒自己,對父母的話語,不要太過在意,也再三要求自己:「冷靜,不要回嘴!」可是父母的話才剛落下,火氣已經衝上來,語速比腦子運轉還要快,說出口的話也比想像中更尖銳。
人類心理
壓抑情緒不行嗎?關鍵是……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28 8 月, 2025
壓抑並非壞事,是一種短期的保護機制,幫助我們在特定情境下保持冷靜。但在壓抑之後,安全無虞時,還是得回頭安頓情緒。壓抑的背面不是爆發,而是允許與釋放。深呼吸幾次後,去感受那份感覺,讓情緒在身體裡充分流動,這才是健康應對情緒的方式。
人類心理
〈成年子女系列01〉為什麼父母特別容易勾動我們的情緒?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22 8 月, 2025
你已經成年了,早已不是衝動的青少年。在職場上,你能冷靜應對挑戰,對同事或朋友的尖銳話語,也能雲淡風輕,甚至巧妙回應。然而,只要父母的一句話,就像尖針扎進最敏感的地方,立刻引爆情緒。心跳加快、臉色發燙、語氣拔高,回嘴的速度甚至快過思考。等冷靜下來,又難免陷入自責與疑惑:「為什麼偏偏是父母?」許多成年子女都有這樣的經驗:同樣的話,別人說是關心,父母說出口卻變得刺耳,讓人心煩,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人類心理
如何應對習慣負面輸出的人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15 8 月, 2025
一次兩次的抱怨,也許你能帶著同理心聽完;但當這種輸出變成日常,甚至如背景音樂般如影隨形,情緒消耗就像水龍頭一直滴水——滴得再慢,時間一久,也會裝滿一整桶。更棘手的是,面對這樣的人,特別是親近的人,你會陷入兩難:一是,不設立界線,自己將會被情緒淹沒;二是,當設了立界線,對方感到被忽視,更強化他「悲慘人生」的自我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