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敢怒不敢言?—迴避衝突者活得更自在的微小練習

-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前幾天,與一位在學校裡服務十幾年的黃老師閒聊,她談到曾遇過一位學生,平時活潑、外向,有些調皮,但也總能幫忙師長完成任務,是個值得信任的孩子。

有一天,那孩子答應了某件事卻沒做到,黃老師有些生氣,用稍微責備的口吻說了他幾句。隔天是假日,這孩子竟然打電話給黃老師,問她:「老師,妳昨天是不是對我很生氣?」

「我很驚訝,這孩子竟然會這麼問我。當下我不知道怎麼回應才好,於是告訴他:『沒有啦!老師沒有在生氣。』」黃老師說。

「可是,你是真的生氣呀!」我說。黃老師沒有否認:「的確,那天我是真的蠻生氣的,可是,我更害怕破壞師生關係……」黃老師儘管有些怒意,仍努力克制不說出責備的話,沒想到,仍被那敏銳的孩子嗅出老師的心情了。

這讓我想到,也有不少家長,不願意對孩子講重話,因為擔心被孩子討厭,破壞親子關係。即使忍著怒氣還微笑地對孩子說:「沒關係,沒關係,我沒有生氣,沒有要罵你的意思。」然而,難道孩子就感受不到父母的情緒嗎?

明明就很生氣,是吧!一味討好只會讓孩子的內心更加混淆,也無法透過判讀他人的情緒感受來學到行為邊界。

對學生、對孩子都如此了,那麼,在職場上對同事或主管,甚至對屬下,大概也只想當好人吧!這些人可以稱做是習慣「迴避衝突」的人。


習於耗神費勁地自我壓抑


迴避衝突的人通常害怕被討厭,常見的是不敢明確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立場,難以拒絕別人,無奈接受他人無禮的要求,過度在意他人的眼光與評價,逃離各種可能被批評的場合,面對無法避免的衝突時感到痛苦難耐。

迴避衝突意味著你得時刻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與他人硬碰硬,這往往會消耗過多內在能量。你去問問那些站在第一線服務顧客的人就知道,儘管面對奧客也要笑臉迎人,是多麼耗神費力呀!

我曾在高鐵站看到一位酒醉的乘客,對站務員提出無禮要求,被站務人員拒絕後,口出惡言,大罵三字經。站務員立即堅定地說:「請你道歉!」不斷地說,直到該乘客被保全人員帶走為止。

我很欣賞那位站務員能透過表達捍衛自己的尊嚴。然而,在顧客至上的文化下,很多時候若提供服務者過於強調自己的立場與權利時,就要擔心工作不保——這是很不公平的事情。


啞巴吃黃連,眼淚肚裡吞的職場文化


在職場上,迴避衝突者往往會吃很多悶虧,特別是,當你還是個菜鳥時。

還記得,當我初入職場一陣子後,兵單來了。入伍服役的前夕,長官設了宴席要歡送我。本來就不善交際的我,盛情難卻下還是參加了。

席間,前輩們輪番對我敬酒,喝過一輪,我已微醉,想著應該就這樣了吧!沒想到,主管說:「我們老的都敬你一輪了,現在該你一一回敬了!」啊!中計了。我自知不勝酒力,怕真的醉倒了,連忙說:「老闆,不行了,不行了!」

「怎麼可以說老闆不行,老闆怎麼會不行?開玩笑!」主管大聲說著,全桌的人哄堂大笑。只有我尷尬地楞在哪裡:「糟了!說錯話了嗎?」當我內心這麼想時,立刻升起一陣怒意,這不是被吃豆腐嗎?我的話被曲解成帶有性意味,而成為席間的笑話。然而,儘管內心不是滋味,也得忍著。最後,當然是爛醉到吐,頭痛了一整夜。

對其他人而言,可能只是無傷大雅的社交互動,習以為常。但對我而言,卻是個很不舒服的經驗,敢怒不敢言。

事實上,我也是個迴避衝突的人(外加權威恐懼症)。


迴避衝突帶來的好處


當然,迴避衝突者自有一套自處之道。他們傾向去找與自己相像的人相處,看來親切、溫和、無害,朋友圈自然充斥著「不太會吵架」的人,以和為貴會是他們內心共同尊奉的圭臬。當然,難免也是會遇到令人膽怯的同儕,他們會展現無限的包容與忍讓,所以,多數人對他們的印象不錯,在職場上的風評不差,人緣不錯,也會有貴人提攜。

當你討厭自己的迴避衝突時,請想想,迴避衝突為你帶來了什麼?

所有的行為模式必有其功能,沒這些能保護自己或者自我提升的好處,迴避衝突的性格又怎麼會被保留下來呢?但是,凡事過與不及都不好,迴避衝突久了,被當爛好人,眼淚往肚裡吞,也只能認了。


別只是在角落暗自哭泣


如果你剛好就是迴避衝突的人,也不見得要下定決心大刀闊斧地改掉這個習性。因為,拿走了這個行為模式,也同時帶走了它的好處,你恐怕難以接受。但是,我們也不該總是在角落裡暗自哭泣,帶著委曲求全的心情活著,對心理健康並無助益。

我個人有幾個對迴避衝突者的建議,透過一點點做得到的調整,讓我們至少在迴避衝突的同時,可以輕鬆自在一點,沒那麼難受。

(一)破解錯誤的認知邏輯

迴避衝突者常有一種很有問題的邏輯,就是「表達自己的情緒或立場=找對方吵架=引起對方不悅=被別人討厭」。所以,在自己心裡下了一個「表達自己就會招致別人討厭」的結論。

事實上,會討厭你的人,就是會討厭你,不管你是否表達自己的立場都一樣。不會討厭你的人,也不會因為你明確地說出自己的感受或觀點,就對你大發雷霆,或者懷恨在心。生活中有很多不願顧慮他人感受而老愛佔人便宜的人,他們不是壞,只是欠缺提醒;你也得透過適時表達感受,讓他們學習到尊重。


(二)溫和而堅定地說出情緒感受

如果,你被侵犯卻無法要求別人住手,或要求對方用你可以接受的方式對待你,那麼,至少練習說出自己的情緒感受。像是:

「當你這麼做時,我覺得蠻生氣的。」、

「聽到你這麼說,我覺得不是很舒服。」、

「你們的做法讓我感到有些委屈。」

說出自己的情緒感受,不表示就準備要和別人吵架了。我們可以透過友善的方式表達,用「溫和而堅定」的語氣,或帶點幽默感也行。

特別是,一定要讓自己身旁的家人知道你的情緒感受,越是親近人的人,越是如此。雖然不需要跟家人太過計較,但你不說出來,他們永遠不會懂得你怎麼了。


(三)適時示弱讓別人多負點責任
迴避衝突的人即使被「ㄠ」,也常會概括承受。與其透過爭執把工作推出去,不如自己默默攬起來做好了——溝通,特別是激烈的溝通,真是件累人的事情。最後的下場就是越不甘心,做越多;做越多,越不甘心。

如果,你難以拒絕別人,就試著練習這麼說:「我很想幫忙,但我不太懂耶!」「可是我不會耶,你可以教教我嗎?」

這麼做是在那些強勢的人面前示弱,但不是擺爛或推工作——這兩者是有差別的。雙手一攤擺爛的態度,只會激怒別人,但示弱卻會激發別人的同情,願意出手相助。前提是,你平常為他人付出很多,累積了不少好人緣。

不過,這一招還是有其限制。若有人刻意要灌你酒,當你說:「可是,我不會喝耶!」對方興致越高昂。這時你一定得說:「我有開車」或者「我有特殊疾病」才行。


(四)學習對自己真誠
真的難以改掉迴避衝突的個性,那麼就接納這個樣貌的自己吧!

如實地看到這個行為模式為自己帶來好處,同時也有副作用,完全不加以批判地接納下來。當你能對自己真誠時,你才有可能讓別人感受到真誠。

事實上,最受人尊重與歡迎的人,往往是真誠的人。

或以,我對文章開頭提到的黃老師說,先承認自己生氣吧!然後,與其粉飾太平,裝作自己沒生氣,不如告訴那孩子:「老師當時真的有些生氣沒錯,但我也擔心說了重話傷害到你,破壞我們之間的關係。」或許,這會讓擔心被老師討厭的學生,鬆了一口氣——原來老師也是人,也很在乎關係的呀!

真誠以待,彼此的距離又拉近了一些。

(本文撰寫於2018年7月31日)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email protected]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著作:

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圓神出版,2019)

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圓神出版,2018)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用愛軟化尖刺,用心讀懂孩子:有寬容,也有堅持的彈性教養練習》《晨讀10分鐘:幸福的正向練習》、《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11本書,為2018~2024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