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怎麼想也想不通,那就別想了!

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困境反覆分析,試圖找到原因與解方,這是人的本能,也因為如此,我們能夠解決問題、突破困境,活得更好。然而,對無法解決或根本不需要憂慮的事情過度分析,就會陷入「反芻思考」當中。

要孩子情緒冷靜前,你冷靜下來了嗎?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擁有情緒調節的能力,我們得對情緒調節擁有正確的觀念,同時,從大人自身做起。大人先安頓好自己,就有能力去協助孩子安頓情緒,進而回到平和、理性且能溝通對話的狀態。

當孩子「迷網」時:長期抗戰、重啟連結,沒有特效藥!

每當心急如焚的家長問我,可否有立即見效的方法,幫助孩子脫離網路沉迷?我總是會搖搖頭,說:「沒有!」沒錯!真的沒有特效藥。為什麼?冰凍三尺,並非一日寒;孩子會沉淪在網路世界中,不是一朝一夕就發生。

孩子迷的不是網,而是那備受關注的假象

許多大人都有類似疑惑,線上遊戲究竟有什麼魅力,讓一個好好的孩子,無法克制地把心思全花在那上面:「如果讀書有這麼認真就好了!」然而,你若認真去了解,就會知道,路遊戲的設計者,是花了大把心思,處心積慮要你接觸後就再也下不來,至少,會魂牽夢縈,整天想著再上線報到。

懲罰性抄寫如何扼殺孩子的學習慾望?

書寫活動是學習的重要環節,不宜做為孩子犯錯後的懲罰手段,避免使書寫和受懲罰時的負面感覺連結在一起,進而開始厭惡書寫,甚至厭惡學習或拒學。

媽媽,可以別再幫我道歉了嗎?

那些沒有被正確理解與善待的特殊孩子們,長期處在來自家庭及學校的毒性壓力下,對身心功能都會造成巨大損害。然而,只要身旁有成人人願意溫暖接納與穩定支持,哪怕只有一個人也好,都能對這些傷害具有緩衝功能,甚至,開啟正向循環。你,願意成為這樣的大人嗎?

讓孩子感到自己有多糟,不會讓孩子變得比較好

我們誤以為「知錯」了,就會「能改」,事實上,不一定如此,通常有兩個原因:第一,雖然知錯,但不知道如何改起;而第二的原因,與第一個環環相扣,行為的背後都有著未被辨識出來的「正向意圖」。

謝天謝地!是網路把孩子給接住了

手機網路只是媒介,雖有許多讓人著迷的元素存在,但真正的問題,還是人們的心理困擾。而孩子因為生活遭逢困境,內心長期缺乏價值感與歸屬感,因而身陷網路世界,做父母師長的,反而要感謝網路的神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