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那些標榜「如何學習」、「學得更好」的讀物,常會提供讀者的大量的學習方法。看起來都很有道理,但實際運用卻有其困難。也就是說,當孩子要將這些讀書方法轉化或套用進自己的目前的學習任務中時,常常窒礙難行。
為什麼?
學習策略需要被放在實際的學習脈絡中運用
原因之一是,孩子根本不知道在什麼時機,需要使用那些學習策略。另一個原因是,孩子在學習上還有一些潛在的學習問題未被辨識出來。
若只是不斷強調使用學習策略,學習者往往感到更挫折。
同時,各學科的性質不同,需要用到的學習策略也不同;適合國文的複習方法,不見得適用於社會或自然。
許多孩子的數學學習經驗是,中低年級尚能應付,升上更高年級就漸漸失去信心。若不是數學領域的專家,大概很難告訴你,學習數學的「撇步」是什麼。大部分的老師或家長,也只能求要孩子確實理解、確實演算、練習再練習,就這樣!
問題是,如何理解、如何演算、如何練習?
這些問題,往往只有教學實務經驗豐富,且長期關注關心孩子學習困難的老師,才回答得出來。
陳雅麗老師就是其一。
她長期深耕中小學教育,有能力歸納出不同年級的孩子在各學科學習中,可能會遭遇的學習困境,並且提出切合該學科學習及符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習建議。這些內容,現在全都彙整在雅麗老師的新做《幫助每個孩子學習》上下兩冊書中。
講究學習方法前,先得精準診斷學習困難
過去,我一直呼籲師長避免以「懲罰性抄寫」來敦促孩子學習,這不僅無助於改善學習表現,還可能傷害孩子的學習慾望,招致放棄學習的後果。
孩子的學習表現不佳、考試成績不如預期,應該回到孩子的學習任務本身,找到孩子哪裡還沒學會、沒有確實掌握;也就是理解孩子的問題癥結,並予以協助。
問題是,如何找到孩子學習上的痛點?
雅麗老師就是這方面的專家。在《幫助每個孩子學習》書中,你會知道,有可能問題出在閱讀理解上。最常見的,並非孩子不懂學科概念,而是誤解題意。
所以,罰抄試卷二十遍,有用嗎?解決之道應是帶著孩子逐字逐句去判讀題意,並且告訴孩子當試題上出現哪些關鍵字時,代表著什麼意涵,要做出什麼反應。
不只如此,光是閱讀理解,雅麗老師就在書中提到,小學低、中、高年級以及國中階段可能會遇到的關卡,以及如何改善並提升閱讀效率。
也就是,這本書不只塞給你各種學習策略,還幫助師長或孩子,回到學習任務本身,確實「診斷」學習時的問題癥結在哪裡,接著一一對症下藥。
在《幫助每個孩子學習》這套書中,作者從中小學各學科教科書中,摘選大量的課文段落或題目做為範例,經過分析之後提供你明確的學習策略,讓你真正做到如何「見招拆招」。
心理安定了,腦袋啟動了
對於孩子的讀書學習,我最重視的仍然是心理層面;也就是面對學習的心態,以及當學習挫敗時如何安定自我、調適心情。
情緒狀態及心理強韌度,會大大影響孩子的學習動機。
在《幫助每個孩子學習》書中也特別專章討論,提供父母或老師一些幫助孩子調節情緒的遊戲及策略,時常練習保持穩定的身心狀態,靜得下來才學得下去。甚至,對於如何幫助ADHD的孩子改善學習,雅麗老師也很有一套。
在學習方法或考試準備類型的書籍中,《幫助每個孩子學習》一書是相當實務取向的,不論是應付傳統考試或素養導向的學習,都能派上用場。
讀書學習並非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全部,但卻是重要的一環。學習成就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有極大相關;甚至,中小學的學習成敗經驗,會影響到一個人一輩子是否終身學習的意願。
在師長精準且適切的陪伴與協助下,孩子也在學習過程中,慢慢發展出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時時監控與覺察自己的學習狀況,適時調整修正。最後,習慣成自然,成了終身受用的能力,誰也奪不走。
(本文為《幫助每個孩子學習:用大腦喜歡的方式啟發動能,孩子開竅、爸媽不累,雅麗老師的減壓高效邏輯讀書法》(寫樂文化,2024)一書推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