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推展學習輔導與諮商?

-

 

「學習議題」一直是輔導與諮商領域中冷僻的主題

我是個學校輔導教師,也是諮商心理師。許多人知道我在鑽研學習輔導,都會說:「嗯!學習輔導很重要。」或是「現在的學生很需要學習輔導」之類的話。

我始終不懂,既然如此,為什麼全台灣這麼多從事輔導工作的人,投入學習輔導中鑽研者卻如此少?

在我大學與研究所時,學習輔導是個冷僻的主題,同學之間很少人感興趣(不知道目前是否還是如此)。當大夥兒畢業後到了學校場域,遇到學生的課業學習困擾,不知道該怎麼做,乾脆高舉雙手投降,「自然地」把話題帶到別處。

我也許是個異類,從研究所開始便跟著指導教授研究學習輔導議題。完成碩士論文後,到了學校裡工作,繼續將碩士論文中所發展出來的學習困擾評估模式,持續在實務工作中使用與實驗。

 

我的學習輔導與諮商之路

為了真正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擾,提升課業成就,我試圖找到所有影響學生課業學習的「非智力」或「非先天」因素,一一徹底鑽研。於是,我大量閱覽各類與讀書或學習有關的資料,從學術刊物、專書著作,到坊間的大眾讀物;議題涵蓋學習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大腦神經科學、潛能開發、學習技巧與讀書策略(包含各種記憶術、心智圖法)等。

幾年下來,我挫敗過、懷疑過、也曾萌生放棄的念頭,但我也確實成功幫助了一些個案在讀書學習上找回自信與成就。就這樣,一點一滴地累積了不少實務經驗。我逐漸將自己在學習輔導方面的信念、內涵以及實務上的操作心得進行系統性的整理,並轉化為文字。

從去年起,我正式向學校的輔導教師們有系統地分享我在學習輔導與諮商上的工作模式;承蒙許多學校不嫌棄,分享對象也逐漸擴及一般教師以及學生家長,目前還在持續中。

 

 

我對讀書學習的信念與價值觀

我雖肯定讀書學習的價值,但我不是高舉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旗幟的人,更厭惡台灣教育體制中過份重視課業,而輕忽其他同樣重要的發展議題,如情緒管理、品格道德、人際關係、創意思考、藝文涵養與體能等。

我認為讀書學習的真正意義不在於考高分、上好學校,或藉此讓人生飛黃騰達—這樣的時代已經過了。我倡議的是「為人生而服務的讀書學習」。亦即,因為這輩子永遠脫離不了讀書學習這件事,因此「如何學」比「學什麼」還重要,具備學習的能力以及對學習始終充滿熱忱,比考試分數高低還重要。

 

在「課業表現才是王道」的環境中成長

然而,從小到大,我卻生長在一個重視讀書勝於一切的環境中。父母盡可能提供我最好的學習環境,花大錢供我補習、買各種參考書籍。平時,我的生活要務便是把書讀好、把分數考高,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我家是如此,自幼成長的社區環境也是如此。孩子們的考試分數或升學表現,總是親族間或街坊鄰居大人們茶餘飯後閒聊的話題,更是長輩是否能在他人面前抬得起頭的要件。

於是我知道,把書讀好不僅可以讓父母有面子,更能享盡一切特權,走到哪裡都風光。因此我努力唸書,從小便在課業上不讓大人為我操心過一天。

 

對追求課業成就上了癮不只想贏、還想贏更多

上了國中,我的課業表現來到了人生的顛峰,六個學期皆是全班第一名。對我而言,我知道,只要夠用功,「第一名」是如此輕而易得。漸漸地,我不再以身為班上的課業龍頭為滿足,更開始設法拉開與第二名同學之間每次月考平均成績的差距。我像上了癮一般,我不只想贏,還想贏更多

當時,我的座右銘是「在不可能中創造可能」。我始終相信,只要我夠努力,沒有辦不到的事情。

國中畢業前夕,我拿到了印刷精美、充滿三年回憶的畢業紀念冊。在我的大頭照下方,我的名字旁,編輯同學們特別用括弧註記著「怪物」兩個字。意思是,此人的課業表現之優秀,已不是凡人的等級。這綽號不怎麼好聽,但卻是我三年來雄霸一方的榮譽勳章。

頂著母校高中聯考狀元的光環,我進入了當地的第一志願,展開了每日早起通勤上學的日子。

 

在自尊心的保衛戰中,我的世界崩解了

之前我曾提過,就讀明星高中是一場個人自尊心的保衛戰。當我發現即使再怎麼努力,數學永遠不可能高於70分,甚至連及格都是奢望時,我意識到,這一切都不同了。當我望著那些每天討論著電玩遊戲,課本始終空白如新的同學,一次又一次地考得比我高分時,我的世界崩解了。

到了高三,龐大的升學壓力席捲而來;剎那間,那些原本功課不起眼的同學也開始突飛猛進,但我卻發現自己仍在原地打轉,而且像是洩了氣的皮球,對於讀書不再有衝勁。

無可奈何之下,我隨手在週記中向當時的導師透露這些在課業學習上的挫敗與無奈,藉以抒發心情。

我永遠忘不了,一週後的某節下課,導師將我叫到教室外的走廊,告訴我她看到我週記裡的內容時,對我的心疼與擔心。我們短暫地討論了一下目前的讀書狀況後,她開口說:「你要不要找輔導老師跟你聊聊呢?說不定對你會有幫助」。

當下,我拒絕了!

 

(圖片來源:取自網路。如有侵權,煩請告知) 

 

如果當時我有機會接觸輔導老師……

高中課業學習上的挫敗,以及那股一直想在課業上贏過別人的慾望,讓我在往後的人生中不斷地關注「學習」這個議題。

我想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成績優異的同學與功課平庸的同學的表現會如此不同?我更想透過精通學習的原理或法則,找到增進學習效率的捷徑。而當我身為一位學校輔導教師時,我更想找到協助學生解決課業學習困擾的答案。

 

沒有任何一位孩子故意要讓功課落後

我相信,沒有一位孩子天生想把書念爛、想放棄學習,也沒有一位孩子希望自己的功課落後,故意要被大人苛責。

我相信,課業學習成就低落的背後,必有其不得以的原因。許多孩子不是讀不來,而是沒有掌握正確或有效率的讀書方法。就算是看似缺乏讀書動力的學生,我也相信,他們不是擺爛,只是沒有找到如何讓自己更有動機的竅門罷了。

當我看到許許多多不論是自願或被轉介來談的學生,因為學校適應困難而傷痕累累;他們不想來學校上學,出現嚴重的情緒失調,又對自己的挫敗與無力自責不已。我知道問題的來源可能很複雜,但他們都期待著自己的功課可以回到軌道上。而當課業學習困擾能夠暫時被妥善處理時,適應困難的狀況將會穩定許多。

那些為課業學習所苦的孩子們,需要大人們的幫忙!我知道,課業學習輔導或諮商的介入不是萬能的,但至少能夠成為他們學習路上一股穩定的支持力量。

 

讓孩子成為學習路上真正的主人吧!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多試圖透過環境、制度、教材或教法等的變革,來提升孩子的學習競爭力,或解決孩子讀書學習上的難題。我們樂見許許多多的老師們開始在教學現場「翻轉教育」,為孩子的未來帶來一番新氣象。

然而,面對孩子的學習困境,學校、老師或家長仍習慣透過補習、家教或課後補救教學的安排來幫助學生。這些在正規課堂教育以外,為孩子提供的額外學習機會,其實是為孩子再講解一遍他們不懂的學習內容,用簡單一點、速度慢一點的方式,直到他們聽懂了、搞清楚了。然而,這些介入措施卻少能從一個學習者本身的學習歷程觀點出發,去全面檢視在課業學習的過程中,孩子的內外在世界發生了什麼事。

例如,一個不懂的自主規劃讀書時間的孩子,即使在學校裡把功課弄懂了,或重複寫了幾次測驗卷,回到家以後,如果沒有適當的複習,之前的學習很快就會歸零。我們都知道,學習的步調可以慢,但不能中斷。

我認為,學習輔導與諮商的介入,正好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並且幫助孩子拓展對於自己學習歷程的視野。因為學習是一種主動參與的歷程,不會被動地發生在學習者身上,學生永遠都該被視為自己學習過程中的主人。

面對不同困擾類型的孩子,學習輔導介入的重點不同

於是,在與孩子討論課業學習議題時,我試著帶孩子一步一步地去檢視其讀書學習各層面的影響因素,包括認知/訊息處理、動機/情感、時間規劃與配置、學習任務評估、學習環境安排以及資源的求助與應用等。藉著引導孩子細緻地看到問題所在,並提供或與其激盪出新的學習策略去因應學習困境。同時,在一次又一次的晤談中,鼓勵孩子勇敢嘗試改變,透過小小的正向成功經驗,逐漸建立起對學習的自信與熱情。

孩子的學習困擾類型不同,介入的方法與重點也會不同在明星學校的孩子,學習困擾的特徵常是「高動機、高表現但卻永遠覺得不夠好」(就像高中時的我一樣),介入的重點在於幫助孩子學習面對壓力、調整自我歸因方式,或者討論其完美主義的心態。

另外有孩子屬於高動機但低成就類型,他們苦於怎麼努力,課業表現始終不見起色;這通常來自於過去的學習方法已不能因應更深更難的課業要求。介入的重點在於幫助他看到自己早已無效的學習策略,並且發展新的學習策略以因應新的課業挑戰。

最難處理的當屬低動機又低成就的孩子。這些孩子多半處於高度的習得無助感中,不認為花心力投入課業學習對於課業成就會有什麼幫助,同時也找不到課業學習對其人生有什麼意義與價值,與其不斷地被無法永遠提升的成績給一次又一次地打擊,不如放棄學習樂得輕鬆。在介入上,輔導人員需要花相當大的心思,不斷地來回探討影響學習表現的各項因素,並給予足夠的支持與鼓勵。

 

 

預防重於治療,從培養孩子具備因應課業挑戰的能力做起

同時,我也不斷思考,如何在學生學習困擾問題發生之前就做適切的預防,或者先培養孩子們具備因應學習挑戰的能力。

我常受邀到各校去帶以學生為對象的學習輔導工作坊或團體。我會針對對象屬性的不同,以我所發展的自我調整學習策略評估模式為基礎,設計「客製化」的套裝課程或方案。例如與高一學生討論的學習議題內容,便和高三學生有很大的差異。但不論如何,以團體的方式討論課業學習的相關議題,對學生而言是相當有意義的。

 

推動一般老師也可以上手的學習輔導

因此,我更進一步思考如何讓一般老師也具備一些學習輔導的知能,能利用班會時間,或在學科教學中的片刻空檔,適時地與學生討論學習議題。

由於任課教師與學生的相處時間久,關係最為密切,若能透過一簡易的學習困擾評估架構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必能清楚地描述個別學生目前的課業學習困境與需求。而其所提供的學習策略若能與其授課的學科屬性結合,那就再好不過了。

所以,我著手發展一般老師也能上手的學習輔導工具,一方面讓老師們能用於與個別學生討論課業學習議題時,一方面也可以在團體教學過程中派上用場。例如「自我調整學習策略檢核表」、「自我調整學習模式的學習地圖」以及正在努力編輯的學習輔導參考手冊等。

 

我為什麼要推展學習輔導與諮商?

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學生想經歷學習挫敗;但我們的教育體制又無法讓任何一個學生都不挫敗。有挫敗的地方就是輔導人員存在的地方;而避免挫敗的發生,更是輔導人員身上肩負的重責大任。

 

(本文撰寫於2014年8月26日)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書,為2018~2023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