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人類心理 總是在意別人怎麼說,讓你「失去自己」嗎?其實你早就把自己弄丟很久了!

總是在意別人怎麼說,讓你「失去自己」嗎?其實你早就把自己弄丟很久了!

0
總是在意別人怎麼說,讓你「失去自己」嗎?其實你早就把自己弄丟很久了!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photos/sculpture-bronze-2196139/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前些日子,好友大正很苦惱,來找我訴苦,原來是他被同事誤會了。

有一天,大正因為身體不舒服,下午向公司請假去看醫生。過了幾天,有個別的部門的同事,神色緊張地告訴他:「你知道嗎?你們單位都在討論你耶!」大正感到不解,同事接著說:「他們說你是個偽君子,選在公司最忙碌的時刻,裝病去看醫生,其實是和女友約會!」

大正聽了很驚訝,心想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搞清楚事態後,才知道,原來請假的那天下午,在診所候診時無聊,滑著手機便把上週末和女友一同去喝下午茶的照片上傳臉書,被同事誤以為裝病去約會。還有同事說得更難聽:「裝病還不知道掩飾,真不把公司放眼裡!」而大正也感覺得出來,辦公室裡瀰漫著對他的敵意與不滿,這讓大正陷入苦惱中,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你有試著向同事澄清嗎?」我問。

「有呀!幾個平常熟識的同事都能諒解,但還是有幾個同事對我很不滿,甚至去上司那裡告狀。我擔心越描越黑,也不敢再多講。」

「但我心裡又覺得委屈,嚥不下這口氣,我該怎麼辦?」

見大正頗為心急,我試著釐清:

「好像,你覺得,能做的都做了,但仍無法改變現況,是嗎?」

大正點點頭。我說:「好吧!看來,也只能接受了。也就是,只為自己能做的負責,至於別人,嘴巴長在他們臉上,要怎麼說,我們也管不著呀!」

「可是,我女友說,一定要跟他們講清楚、說明白,不能這樣平白被誤會!所以,我是不是要再嘗試去向他們解釋清楚呢?」我正想接話,大正又說:「可是,我爸說,人在職場上要以和為貴,努力盡自己的本分,下次小心一點就好了,而這時候就是要保持低調。」我覺得也頗有道理的;大正又開口了:「我聽某個同事說,我平常在公司為人還可以,行得正不怕別人說閒話,他說他會挺我!」

見他搬出許多人的說法,看來已經徵詢過許多人了。於是我問:「那麼,你自己比較想怎麼樣呢?」

突然間,他沈默了。想了一會兒,又打算想端出另一個人的高見,我連忙打斷:「我知道,你很在意身旁的人怎麼說,但我想問的是,你自己的想法。」

又是一陣沈默,最後他終於開口,吐出了幾個字:「我不知道……」。

如果一個人總是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很容易忽略去探問,自己心中想要的是什麼?這時,若又得到其他意見,就算再有道理,一開始會感到如獲至寶,接著再拿著新的意見去問別人:「這樣做好不好?」可以想見,他永遠在徵詢別人的看法,永遠覺得別人的想法很重要,但卻永遠做不了決定。

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這便陷入惡性循環中!一開始,他在意別人怎麼說;接著,越來越不信任自己的想法;到最後,只能依賴別人的觀點過生活、做決定。而當不同人的觀點互相衝突時,他便慌了:「究竟該聽誰的好?」、「不然,再問問其他人好了」,沒完沒了。

過去在學校裡服務,也常遇過把別人的話掛嘴邊的孩子。孩子來找我求助時,會告我哪些人跟他說了什麼,又有哪些人,跟他說了什麼其他的,然後問我:「老師,你覺得我該怎麼做才好?」

「參考了這麼多人的意見,你仍然無法做決定,那麼我說了什麼,對你大概也幫助不大吧!」當我這麼說時,孩子會突然愣住。我接著就問:

「告訴我,你自己的想法是什麼呢?」;

「告訴我,你希望事情有什麼不同?」;

「告訴我,你希望情況有什麼轉變?」;

「告訴我,你期待看到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這些問題,都是在幫助個案把思考的焦點往內擺,放在自己內心的期待或需求上,看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但這些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因為,過度在意他人看法的人,習慣把自己縮得很小,把別人放得很大,認為別人的想法總是對的,而難以信任自己的判斷,更忽略了自己內心的聲音,久了,就「失去自己」了!

然而,其實這樣的人,早就把自己搞丟很久了。

也許從小在家庭中,也許在求學生活的某個階段,他們便無法信任自己的判斷,認為自己不重要、沒價值,他們不知道自己正在貶低自己,同時,對自己的觀感與認識,又全都建立在別人怎麼看待他們上。可以想見,他們會遇上的困擾,大概都與別人如何評價與看待他們有關,就像來找我訴苦的好友大正那樣。

聽取別人的意見絕非壞事,人際互動上也要適度在意別人的眼光,這往往能幫助我們修正自己的行為,與群體相處得更好。然而,如果只把別人的答案當正解,那麼肯定是危險的——我們正把人生的主導權,一步一步地往外奉送。而最後無論結果如何,我們是否願意承擔呢?還是透過怪罪別人,來逃避責任?

或許,我們內心最恐懼的,是害怕面對那個連自己都不喜歡的自己吧!

如果,你正是容易過度在意別人怎麼說的人,請在面臨每個抉擇,多方聽取各種聲音的同時,也試著停下來問問自己:「那麼,我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呢?」當你習慣這麼問時,你便有機會傾聽內心的聲音,一次又一次,漸漸地把自己給找回來。

(本文撰寫於2019年12月10日)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email protected]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著作:

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圓神出版,2019)

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圓神出版,2018)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