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竭就是這麼發生的—在缺乏可支配感的環境中,讓人越努力越無力

-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常到各地校園裡與高、國中階段的孩子們討論讀書學習策略。從師長們的口中得知,孩子們讀書缺乏方法,特別是不懂得時間管理,沒辦法自行安排溫習進度,就算安排了也做不到。

然而,從孩子那裡,有時候,我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孩子們很無助,告訴我:

「每天大小考試這麼多,還有一堆作業要寫,回家光應付這些就飽了,哪兒還有空間和餘力做好時間規劃?」

不是他們不願意主動時間管理,根本是沒時間給他們管;不是他們不願意執行讀書計畫,而是內心有著嚴重的無力感。

我開始思考,究竟是什麼,讓一些孩子有著「被榨乾」的慘樣,奄奄一息,毫無生氣?

如果,每天的生活是被迫追著別人為我們安排的進度走,而沒有自主支配自己生活內容的機會時,會不會正是造成我們內在力量匱乏的元兇。

會有感而發,是因為在助人工作的實務場域中,也看到了類似情景。

在學校裡擔任輔導教師多年,深感學校輔導工作是一份容易快速邁向「專業枯竭」的工作。過去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心理助人工作者如何邁向專業枯竭?》探討專業枯竭這個議題,包括「扭曲的社會期待」與「過高的自我期許」兩項因素的加乘,是將助人工作者從事身心照顧服務時,推向專業枯竭的頭號殺手。

而現在,我逐漸意識到,長期處於失去支配感的環境裡,更是讓人身心俱疲,喪失工作熱忱的重要因素。

支配感是個人意識到自己對於生活周遭的一切,有著可自主掌控的時間、空間、機會與權力的內在感受。

要擁有支配感,一是要能穩定預測接下來或更久以後會發生的事情;二是要有能力計畫、調整或改變這些事情的發展方向與速度。

有個常見的時間管理四象限理論,是把我們每天要做的事情,依照「緊急」與否及「重要」與否分成四個大類。大家都知道,「緊急又重要」的事情需要優先被執行,「不緊急不重要」的事則排在最後。

關鍵在於「緊急但不重要」,以及「重要但不緊急」何者優先?時間管理專家告訴我們,先做重要的事情吧!即使它一點都不緊急。這種觀點呈現的是一個人的遠見,能夠為眼前不一定看得到結果的事情下功夫,長期而言帶來的效益更高。

我們都能明白這個道理。

問題是,當你身處在永遠需要為「緊急又重要」的事情忙碌的工作環境中,或者你手邊正在處理的事情,總是那些很緊急但又不太重要的事情呢?此刻,你會明白,照著時間管理專家的提醒走,是有多麼困難!

心理助人者的工作場域就常是如此。

就機構、學校或醫院中的身心照顧或助人工作者而言,危機個案的處理,肯定是「緊急又重要」的事情,自然擺在第一優先;但我們會發現,助人者常投入大部分的心力在處理那些「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包括瑣碎的行政程序、填報文書表格、聯繫與溝通協調等。

既然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放著不做可以嗎?不行,因為對於「重要性」的認知,不是我們說了算,別人(或長官)認為重要,即使你覺得毫無意義,也得配合執行,你毫無選擇的空間。

於是,在每天窮於應付「緊急又重要」與「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的工作環境中,助人工作者逐漸失去了在工作中的可支配感。

因為,你無法穩定預期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是否會有突發的危機個案,或者上級突然交辦什麼業務。你只知道,你得無時無刻嚴陣以待,繃緊神經,見招拆招。最糟的是,你根本無力去改變這個狀態。

危機個案的處理,對你而言或許很累,但這是一個助人者得以發揮其專業價值之處,算是有意義的事情。但若大部分的時刻都得將心力虛耗在那些別人認為重要,但你覺得毫無意義的事情上,久而久之,我們開始產生認同危機,開始自我質疑:「我究竟在這裡做什麼?」以及「我存在這份工作上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於是,對你而言,所謂時間管理,只是不斷地在行事曆上寫下待辦事項,努力去執行後劃掉一項,接著再增添一項,沒完沒了。你無法因為時間管理而替自己省下時間,拿去做真正對你而言重要又有意義的事情;久了,你當然會失去熱忱,這便是處在專業枯竭的狀態了。

除非,你能為你的工作內容賦予新的意義,找到一份可被認同的價值。最後,你只能告訴自己,就是份餬口飯吃的工作;你覺得很可悲,因為你正在「為五斗米折腰」!

回到教育現場,當孩子們每天的生活被各種考試、作業、補習與活動填滿的同時,也是呈現著枯竭的狀態。在大多數的時間裡,他們無法自主支配自己的課餘時光。他們得先做完老師交代的作業,應付明天的小考,這往往就已讓人精疲力盡了。

他們難以自主安排溫習功課的進度,排列研讀科目的優先順序,更難以根據自己的身心狀況或各科的擅長程度去研擬複習計畫,更遑論去做一些加深加廣的延伸學習。

這是我在進行學習輔導與諮商時遇到最大的困境。明明看到孩子們正在做著沒效率的事情,但是又沒得選擇,因為師長覺得這麼做很重要,於是剝奪了孩子們在學習上的自主支配權。

這雖然不是普遍的現象,但我打從心裡心疼遇到這類困境的孩子們。我看到他們正在惡性循環中逐漸失去了對學習的熱情,而無力的狀態令師長們更感焦慮,派出更多的作業與考試督促孩子們上緊發條。

失去可支配感,或許是現在社會中市井小民或上班族的心聲,人人都在職場上疲憊不堪。奇怪的是,我們的社會不斷地在製造這種自我消耗的現象,這是個目前無解的難題。

然而,為了孩子的活力與笑容,為了幫助孩子維持那需要永續存在的學習熱情,我們是否可以給予孩子更多可自主支配的時間與機會,把學習的主導權還給他們,讓他們嘗試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

大人要做的,只是陪著他們,與他們討論,提供點意見,至於如何做,做得如何,總得讓孩子嘗試過後才知道。別因為心急或不放心,就代替孩子們做了決定。當一個人對生活的可支配感被剝奪時,靈魂裡的光彩也一併被帶走了。

(本文撰寫於2016年11月8日)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學校輔導教師,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E-mail:[email protected]

FB粉絲專頁:陳志恆 / 陪孩子走一段學習路(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最新力作《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新書上市中!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書,為2018~2023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