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親職教養
育兒路上
人類心理
知道做到
愛上自己
心理助人
教育現場
學習輔導
生涯規劃
脫癮而出
與我聯繫
搜索
親職教養
育兒路上
人類心理
知道做到
愛上自己
心理助人
教育現場
學習輔導
生涯規劃
脫癮而出
與我聯繫
Enter your search query...
搜尋文章
有品質的陪伴
親職教養
能夠相愛,誰想相殺?學習更有智慧地面對親情難題
能夠相愛,誰想相殺。閱讀《那18張傳票》這本書的每一個案例,都感到沉重。然而,也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思考家庭與親情的價值,更學會有智慧地面對親情中的難題。就算不能好聚,也該好散,別讓任何人成了犧牲品。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7 4 月, 2023
育兒路上
「老師會很兇嗎?會打人嗎?」當孩子對學校師長感到擔心時
孩子不可能每次都遇到溫暖、和藹又親切的老師;而且,一個再溫柔的老師,也會有板起臉孔、糾正學生的時候。孩子未來還是得面對不同樣貌的人,他需要學會適應不同教師的帶班風格,也得懂得如何與不一樣的老師相處。更重要的是,別因為與某個老師不對盤,就否定了他所教授的科目或內容。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23 3 月, 2023
育兒路上
喂喂!「我要餵餵」,究竟要餵,還是不餵?
餵女兒吃飯時,一開始我頗有罪惡感;總覺得這麼做太過寵溺,剝奪她學習生活自理的機會。但後來,我越來越能接納自己。我考量的是,大人自己的需求也應該被照顧到。有時候,就剩下幾口飯,餵一下,大人小孩都能很快地鬆一口氣,至少不會讓餐桌像刑場。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17 3 月, 2023
育兒路上
「第一個人是誰生的呀?」當孩子展現無限好奇時
幼童大約從三歲開始,就會不斷問「為什麼」。問「為什麼」是正常的發展歷程,代表他們對世界運作產生好奇,同時,開始具備因果關係的概念。他們想知道,是什麼導致某一個現象發生;然而,他們腦袋裡相關知識還太少,難以問出具體的問題,所以直接拋出「為什麼」三個字。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10 3 月, 2023
育兒路上
讓孩子體驗挫折,但不是刻意折磨孩子
有時候,大人以為的磨練,對孩子而言可能是折磨。如果又缺乏適當的關心、支持或陪伴,孩子不僅沒有發展出該有的韌性,反而就此逃避退縮。大人看到孩子脆弱不振,又反過來給孩子更多的要求與壓力,讓孩子永遠處在毫無成就感可言的痛苦之中。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3 3 月, 2023
育兒路上
浮動的遊戲規則:學會如何贏,也能面對輸
孩子的遊戲,就是真實世界的縮影。我們需要讓孩子在遊戲中體驗到成就感,同時也要教導孩子,爭取勝利的同時,也要欣然面對失敗。因為,真實的世界就是如此,有輸有贏。當孩子贏的時候,請恭喜孩子,肯定孩子的努力與用心。當孩子輸的時候,請安慰孩子,接住孩子的情緒,並肯定孩子願意接受挑戰;接著,再與孩子討論,下一次如何做得更好。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25 2 月, 2023
Uncategorized
說個故事,讓孩子知道他不孤單
對喪親兒童而言,最難過的除了情感斷裂而帶來的失落外,還有許多的不安、恐懼、擔心與疑惑;甚至,有的孩子會認為親人過世,是自己的錯,而處在內疚之中。這些內在感受,很需要被理解、被接納。如果,大人能為孩子說個故事,就能陪伴到孩子了!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5 9 月, 2022
親職教養
父母也得接受,有時候就是很難安慰得了孩子的心情
所謂接納孩子的內在,不只是貼近或觸碰孩子的情緒感受,更是允許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與步調,去消化與安頓自己的情緒。有時候,龐大且複雜的情緒,就是需要花更多時間去調適。這麼做,不只是接納孩子的情緒感受,更是傳達一份尊重與信任。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27 5 月, 2022
1
2
3
4
...
6
6的3頁
最新文章
給出青少年回饋前,請先加上幾句話
9 1 月, 2025
讀書講方法,從小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3 1 月, 2025
和孩子討論犯錯行為,一定要很嚴肅嗎?
3 1 月, 2025
能有多自律,才有多自由
19 12 月, 2024
真正的愛,只允許你給出自己擁有的,而不允許你索討你沒有的
6 11 月, 2024
熱門文章分類
親職教養
117
人類心理
115
心理助人
62
教育現場
40
學習輔導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