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職教養 面對成年子女:父母大膽放手,讓孩子自我負責吧!

面對成年子女:父母大膽放手,讓孩子自我負責吧!

0
面對成年子女:父母大膽放手,讓孩子自我負責吧!
圖片來源:该图片由MarcelaPixabay上发布

有個母親問我,該怎麼引導孩子對未來有方向?

她說:「我的孩子大一了,每天生活過得渾渾噩噩,似乎都只是在混日子;對課業不積極就算了,也不想想未來要做什麼。我該怎麼引導他,讓他對未來更有方向呢?」

我想,這是許多家長的煩惱,孩子都這麼大了,卻不願意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想和孩子坐下來懇談,孩子卻感到興趣缺缺。

「你怎麼和孩子談這個問題呢?」我好奇地問。

「我就問他,對未來有什麼打算?他告訴我:『不知道』,我要他好好思考未來,想一想可以做些什麼?他就回我:『現在景氣這麼差,做什麼都很困難,我也也不知道呀!』然後,擺出一副厭世的模樣,不想和我繼續討論下去。」

「我就告訴他:『你就想一想,現在對什麼有興趣,或者有什麼專長,試著先做做看嘛,總要有個開始呀!』然後,他就回我:『唉呀!你會不懂啦!』」

你是想靠近對方,還是想改變對方?

「很挫敗吧!」我說:「你想和孩子討論,但孩子卻拒絕溝通;你對他有很多擔心,但孩子卻一副無關緊要的樣子,這讓你更心急了!」

母親點點頭。我接著問:「你知道,為什麼談不下去呢?」她看著我,等著我繼續說:「因為,你只想著要改變他。」

我常提醒家長,想改變孩子並沒有錯;但,如果帶著「改變對方」的意圖,與這麼大的孩子溝通,通常只會招來更多的抗拒——不是拒絕溝通,就是抵死不從。那麼該怎麼做呢?

我說:「若你要能和他繼續討論下去,你要做的,是『靠近』他,而不是『改變』他。」

所謂「靠近」,就是試著去理解對方的處境、感受與想法,帶著好奇與關心,邀請對方多分享一些,目的就只是想要多理解對方一些。當然也可以提出你的建議,但只是邀請對方參考,至於對方是否採納,也願意尊重對方。

弔詭的是,當我們只是帶著想理解對方的心情去靠近對方,對方反而願意會對我們敞開,甚至,更願意聽進我們的建議。

放手不是放棄,而是選擇讓孩子自我負責

話鋒一轉,我問:「孩子上大學了,都成年了,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是什麼讓你如此擔心呢?」

「就是,我們家也不是很有背景,沒辦法養他一輩子;他這樣渾渾噩噩,實在讓我看不下去呀!」

「我想,會擔心是正常的。只是,他已經成年了,你願意讓他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嗎?」

孩子在未成年之前,父母確實需要對孩子的生活有些干涉,而孩子若已成年,甚至已經離家了,那就必須放手讓孩子學習,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就都不要管他囉?」

很多人誤解了「放手」的意思。放手不是放棄,也不是放生。而是願意相信長大後的孩子,有能力活得好;也尊重孩子,用他想要的方式生活。

「我們當家長的,要懂得慢慢退出孩子的生活,減少干涉。只需要表達關心與支持,並讓他知道,當他有需要時,我們都在,這樣就好。」

擔心是自己的,大人需要自己承擔

這位母親面有難色。我說:「我知道,這很難!不過,擔心是你的,你也得為自己的擔心負責。」

「你會擔心,是因為你對孩子有滿滿的愛。你有看到,你是如此愛孩子嗎?」

她點點頭:「有……」

「你願意欣賞那個對孩子有滿滿愛的自己嗎?」

「願意……」她再度點點頭。我說:「謝謝你願意!」

有智慧的愛,是在孩子逐漸長大後,允許孩子用自己的姿態飛翔;相信孩子能為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同時,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起完全的責任。

當孩子成年了,只給出愛與支持就夠了

如果你也有個令你擔心的成年子女,你的功課就是學習放手,讓孩子自我負責。我想讓你知道:

(一)孩子已經成年了,你得尊重他的決定。即使他選擇把日子過得渾渾噩噩,他未來也得為這個選擇負責。

(二)放手不是什麼都不管,而是適當地表達關懷,提供叮嚀或建議。該說的還是得說,但點到為止。孩子是否願意採納,就尊重他吧!

(三)和孩子討論你擔心的議題前,先問問自己:「我與孩子的對話,是想靠近孩子,還是想改變孩子」,只有先靠近,才有影響對方改變的可能。

(四)天下父母心,不論孩子多大,會擔心孩子是正常的。但擔心這份情緒是你的,不是孩子的,我們需要自己承擔與安頓,而不是透過要求孩子改變,來為我們的情緒負責。

(五)試著看見自己擔心與焦慮的背後,其實是對孩子有滿滿的愛。去欣賞那個一直愛著孩子的自己,去欣賞那個即使被孩子拒絕,仍然願意為孩子伸出援手的自己。

(六)允許孩子暫時陷入迷惘,找不到人生方向很正常。大多數人都是且戰且走,或在誤打誤撞中找到出路。也有不少人的人生中,曾有一段渾渾噩噩的時期;他們需要的不是苦口婆心的建議,而是接納與理解。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