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人是誰生的呀?」當孩子展現無限好奇時

-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zh/photos/child-girl-young-caucasian-1073638/

有一次,女兒問:「第一個人是男生還是女生?」

「什麼?『第一個人』指的是什麼?」我皺起眉頭。

「就是,世界上第一個被生下來的人呀……」原來,她在問,人類老祖宗的第一人,性別究竟是什麼?

「這個嘛……我也不知道耶,有可能是男生,也有可能是女生。」我是真的不知道,而且,根本無從考究呀!女兒沒放棄,繼續問:

「那麼,第一個人是誰生的呢?」

我有些驚訝,女兒正在探究生命起源的問題,而她才是一個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我猜,大概是學校老師最近教到,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來自父母,父母的生命來自他們的父母,也就是祖父母。

也許是這些訊息,令她聯想到,那麼最早的人,是誰生出來的?

猩猩或猴子和我們長得像嗎?

這個問題有點深度,實在不好回答。我想了想,清清喉嚨,說:「第一個人呀…..應該是他爸爸媽媽生的!」

女兒有些不悅,認為我說的是廢話;太太也賞我個白眼。女兒窮追不捨,繼續問:「那他們的爸爸媽媽又是誰生的?」

「女兒呀……爸爸告訴你,我們人類,是從猴子和猩猩演化而來的喔!」我的口氣嚴肅了起來。女兒瞪大雙眼,看著我。我繼續說:「我們上次去動物園,你有沒有看到猩猩或猴子呀?」

「有!」女兒點點頭,「那麼,你覺得,牠們長得跟我們像不像?」

「不像,他們比較醜!」

「我的意思是,猩猩和猴子比起其他動物,像是大象或小白兔,是不是跟我們人類比較像呢?」

「嗯!」女兒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那就對啦!一開始,人類就是從猴子、猩猩逐漸演化而來,最後變成現在人類的模樣喔!」

「為什麼?」

不需要為每個「為什麼」找到答案

女兒的為什麼模式又開啟了。幼童大約從三歲開始,就會不斷問「為什麼」。問「為什麼」是正常的發展歷程,代表他們對世界運作產生好奇,同時,開始具備因果關係的概念。他們想知道,是什麼導致某一個現象發生;然而,他們腦袋裡相關知識還太少,難以問出具體的問題,所以直接拋出「為什麼」三個字。

當孩子問為什麼時,大人最好耐住性子,逐步引導,耐心回答。不過,有些事情就是沒有為什麼,事實就是如此呀!

而「演化」這個概念,對幼兒園階段的孩子,還太過抽象,難以理解,又該怎麼對孩子說明呢?

老實說,在這個階段,你不一定要設法讓孩子明白這些概念,也就是,不需要孩子一問「為什麼」,就努力解釋到孩子能明白。重要的是,讓孩子繼續保有對萬事萬物的熱情。

「你想知道為什麼呀!」我說:「你的問題很好,代表你很好奇。但爸爸也不知道為什麼,你覺得是為什麼呢?」

我把問題丟回給他,讓她自己想。我當然不期待她現在就想出個所以然,而是在她內心種下一顆好奇的種子,讓她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機會持續去探究,最後解出這個生命起源之謎。

有時候,當孩子問「為什麼」,而我不知道如何解答時,我會告訴女兒:「你要不要到幼兒園去,問問你的老師呢?」

女兒本來就很喜歡幼兒園的老師,這麼做,一方面是鼓勵他主動尋求協助,同時讓她對老師有更多信任。同時,我相信幼兒園老師會比我更能運用淺白易懂的方式,向孩子解釋某些概念。

好奇心正是學習的起點

好奇心,是上天賜與人類的禮物。因為好奇,我們會去觀察事物的變化,找出因果關係與運作規則,同時,在好奇心的基礎上,發明與創造。

孩子天生就有著無限的好奇,好奇心驅使他們用各種方式去探索世界。首先,他們會去觀察,透過視、聽、觸、味、嗅等感官,去親身體驗與認識周遭環境。

因此,大人最好幫孩子營造能提供多元刺激的成長環境,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各種事物,盡量不要只侷限在某些面向。像是,有的孩子從小居住在都市叢林,甚少接觸大自然,大人就需要刻意多提供這方面的刺激。

接著,當孩子能開口說話後,便會藉助語言來思考,同時也透過語言來學習。所以,當孩子對某事好奇,又無法透過感官去驗證時,便能用問的。開口詢問比他知識與經驗更豐富的人,也就是家長或老師,來獲得更多知識,滿足其好奇心。

認真看待孩子的每一個疑問

不過,這時候,大人也容易忽略或否定孩子的問題。像是,因為疲憊而懶得回應孩子,或者認為孩子的問題太幼稚或天馬行空,而不願意與孩子好好討論。

「唉呀!問題那麼多,長大你就懂了啦!」

「吼!很煩耶,怎麼會有那麼多為什麼?」

「就這樣子呀!幹嘛問那麼多啦!」

「再問為什麼,我就要生氣了!」

這些回應方式,都是在打壓孩子的好奇心,扼殺孩子的求知慾,甚至讓孩子感覺到「求知」或「問問題」是可恥的行為。幾次之後,孩子便不再想問問題,久了,也對這個大千世界不再感興趣了。

因此,就算大人不知道如何回答,也可以告訴孩子:

「謝謝你願意問『為什麼』,表示你樂於思考!」,這句話是肯定孩子的好奇心。也可以說:「是什麼讓你想這麼問呢?」,試著去理解,孩子的好奇心從何而來。或者:「我也不知道耶,你覺得呢?」,邀請孩子自己想想看,而不是直接要答案。

小心3C網路讓幼童失去學習熱情

最近聽友人說分享,他身旁有個孩子,從小就是由手機螢幕陪伴長大。大人為了方便照顧孩子,便時常丟一隻手機讓孩子去打電動或看影片,甚至,孩子每天晚上需要看著手機影片才能入眠。

3C螢幕裡豐富、多變與過度快速的聲光刺激,容易讓孩子對真實世界感到麻木。當關掉螢幕後,一切都變得很無趣,孩子自然也不會有任何好奇心,更別說有什麼學習動機了。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書,為2018~2023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