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親職教養
育兒路上
人類心理
知道做到
愛上自己
心理助人
教育現場
學習輔導
生涯規劃
脫癮而出
與我聯繫
搜索
親職教養
育兒路上
人類心理
知道做到
愛上自己
心理助人
教育現場
學習輔導
生涯規劃
脫癮而出
與我聯繫
Enter your search query...
搜尋文章
情緒安頓
人類心理
你也有「易怒體質」嗎?當草繩是草繩,就不用把自己活成刀
易怒體質,不是你的個性有缺陷,而是身體守護你的方式。只要你願意停下來,看清楚,隨時練習安頓自己;慢慢地,你已不必再用發怒來自我保護。因為,你的身體已經知道,身邊沒有蛇,草繩就只是草繩。當草繩就只是草繩,你就不必把自己活成一把刀。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11 11 月, 2025
心理助人
是什麼讓憂鬱慢慢痊癒?
《當蟋蟀慢慢痊癒時》不僅是一則寓言故事,更像是一次集體的心靈實驗。作者敦.德勒根讓蟋蟀陷入憂鬱,然後將牠放進一片有大象、松鼠、螞蟻、蝸牛、麻雀等角色的森林裡,看看這些生命如何回應一個正在下沉的朋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正是一回「療效因子」的探索;從文學角度來看,則是透過隱喻把憂鬱的樣貌具象化。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3 11 月, 2025
人類心理
〈成年子女系列 04〉當長輩愛追問細節而令人反感時,該如何應對?
長輩愛反覆追問細節的行為模式,可能從你小的時候就開始了。令人頭痛的是,就算你長大成人,甚至搬出家門,這樣的「追問模式」依舊存在。如果當你們同住在一個屋簷下,這些問題更是日復一日、無處可逃。你知道他們沒有惡意,卻仍覺得煩躁,甚至忍不住爆粗口;事後又責怪自己:「我是不是太沒耐心了?」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31 10 月, 2025
人類心理
〈成年子女系列03〉為什麼父母總能踩中我們的痛點?
父母的話之所以能成為痛點,根本原因在於:我們在乎。如果不在乎,根本不會痛;而在乎的後面,其實就是一份愛的流動。那份愛,來自於我們渴望被理解、被肯定、被接納,渴望他們為我們感到驕傲,渴望在他們眼裡被視為是有價值的。也因為期待越高,失落越深;父母口中的每一句批評,都感到格外刺痛。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9 9 月, 2025
人類心理
壓抑情緒不行嗎?關鍵是……
壓抑並非壞事,是一種短期的保護機制,幫助我們在特定情境下保持冷靜。但在壓抑之後,安全無虞時,還是得回頭安頓情緒。壓抑的背面不是爆發,而是允許與釋放。深呼吸幾次後,去感受那份感覺,讓情緒在身體裡充分流動,這才是健康應對情緒的方式。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28 8 月, 2025
人類心理
〈成年子女系列01〉為什麼父母特別容易勾動我們的情緒?
你已經成年了,早已不是衝動的青少年。在職場上,你能冷靜應對挑戰,對同事或朋友的尖銳話語,也能雲淡風輕,甚至巧妙回應。然而,只要父母的一句話,就像尖針扎進最敏感的地方,立刻引爆情緒。心跳加快、臉色發燙、語氣拔高,回嘴的速度甚至快過思考。等冷靜下來,又難免陷入自責與疑惑:「為什麼偏偏是父母?」許多成年子女都有這樣的經驗:同樣的話,別人說是關心,父母說出口卻變得刺耳,讓人心煩,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22 8 月, 2025
親職教養
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不是靠吼叫,而是靠方法
在腦科學與兒童心理發展的研究,日益成熟的今天,我們已經知道一件事:專注力不是天生的,更不是靠「坐好不動」就能練成的,而是可以被設計、被培養、被鍛鍊的能力。這篇文章將從相關研究出發,整合科學證據與真實家庭案例,帶你了解,如何用對方法,而不是大發雷霆,幫助孩子從分心走向專注。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28 7 月, 2025
人類心理
為什麼連結自己的內在,這麼困難?
與自己的內在連結,不是用力去思考、去搜尋、去分析;而是,安靜地陪伴著自己,允許情緒感受發生。然而,這一點都不容易。在情緒來臨時,我們往往忘記要與自己連結,只顧著去找尋讓人情緒惡劣的戰犯。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4 7 月, 2025
1
2
3
...
7
7的1頁
最新文章
培養孩子自行複習功課的功夫,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13 11 月, 2025
陪伴是一場拿捏分寸的修煉
13 11 月, 2025
你也有「易怒體質」嗎?當草繩是草繩,就不用把自己活成刀
11 11 月, 2025
手機才給,立刻失控,父母可以怎麼做?
10 11 月, 2025
是什麼讓憂鬱慢慢痊癒?
3 11 月, 2025
熱門文章分類
人類心理
129
親職教養
124
心理助人
64
教育現場
40
學習輔導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