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一直是我覺得,用來談創傷反應最通俗易懂的比喻。童年時曾被「蛇」咬過或嚇過的人,長大後看見「草繩」,身體也會不自覺地抖一下。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在對草繩發火,其實,是大腦在警戒那條曾經傷人的蛇。
最近,有位朋友說他有「易怒體質」。明明只是杯子被移動、訊息回慢一點、同事語氣重了一些,他就有一股火氣湧上來,忍不住頂回去。事後又感到相當自責:「我到底怎麼了,為什麼這麼敏感?」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困擾,這篇文章想陪你一起理解:所謂「易怒」或「情緒敏感」,很多時候不是脾氣不好,而是自我保護系統永不停歇。
—
你正在對誰生氣?
想像一下,當你忙了一整天,一進家門,餐桌上你的專屬杯子,被移動了位置。你突然胸口一緊、呼吸急促,語氣拉高:「可不可以不要每次都亂動我的東西?」
家人一臉錯愕,你接著丟出一句:「看吧!每次都這樣!」
此刻,真正惹怒你的,不一定是「杯子被移動」,而是這個情境背後熟悉的感覺——被忽視、被侵犯或被不尊重。
那些情緒感受,通常來自更早的生命經驗,也許是童年長期被挑剔,也許是怎麼努力都無法被看見,也許是家人經常處在緊繃氛圍,每個人說話都要很小心。
不管你記不記得,身體都幫你記住了。
所以,當你對草繩發火時,常常不是草繩惹到你,而是你得防著過去讓你神經緊繃的那條蛇。
—
身體、大腦與行為,警報器為何失靈?
說得白話一點,不論莫名易怒或情緒敏感,通常與以下三個步驟有關:
(一)身體先反應
創傷不是只有事件記憶,更是儲留在身體中。當你看到類似情境(像是別人移動你的東西、用審問式語氣、讓你久等…..),你的心跳開始加快、胸口緊繃起來,手心出汗,甚至臉頰發熱,這些生理現象,發生得比你的思考速度還要快。
(二)大腦再解讀
為了保護你,大腦掌握「寧可錯殺、不可錯放」的原則,把草繩先假定為蛇,立刻升起防衛反應,以確保當下安全。於是,你腦中跑出一連串自動化的台詞:「又不尊重我了!」、「你一定是看不起我!」、「就是沒人把我放在心上!」。
(三)行為接續出手
處在防禦狀態的大腦,下令身體做出反擊的動作,像是怒吼、翻白眼、冷嘲熱諷、甩門、冷漠以對。這些看似攻擊的動作,本意是要推開危險,以求自保。
童年若長期經驗到被比較、被否定,長大後一聽到他人說的話中,有任何「瞧不起」的線索,從身體、大腦到行為的系列反應,就會被瞬間喚起。你會發現,事情往往很小,情緒卻異常巨大。
如果你常覺得自己「易怒」的話,不妨想想,我真正在防衛的,是什麼?是否和某些童年成長經驗有關。
—
相同事件,不同結局
舉個例子,你的另一半訊息回得太慢,你等得不耐。你的腦中冒出:「你又把我擺最到後…..」,等他一進門,你忍不住開火:「你到底有沒有把我放在眼裡?」
對方也不甘示弱,兩人很快從訊息回覆這件小事,吵到互相否定人格。睡前都各自覺得委屈:「我只是想被重視,你憑什麼怪我?」
類似的劇情,也可以有不同的版本。這一回,你看到對方訊息回得比較慢,胸口緊了起來;但是,你先停一下,慢慢吐一口氣,雙腳踏地,感受腳底的重量。
你在心裡問自己:「這是草繩還是蛇?」你會發現,真正讓你不舒服的,不是伴侶訊息太慢回,而是害怕自己被忽略,因為,從小,你就是家中那個常被忽略的孩子。
等對方回到家,你說:「我剛剛其實有點慌,我怕自己不被在乎。你願意跟我說說今天發生什麼嗎?」對方感到放鬆,如實地說明自己當時正在開會,也願意關心你的心情,彼此因此更靠近了。
不過,從版本一到版本二,其實是需要充分練習的。
—
調理「易怒體質」的日常練習
易怒體質可以改變嗎?
當然可以!大腦神經可塑性的原理讓我們知道,人的思考與行為模式會形成並維持,就可以改變;而關鍵是在生活中,「微小而高頻率」的刻意練習,有以下幾個步驟:
(一)寫下一張「草繩清單」
花個幾分鐘,安靜地寫下三到五個生活中,最容易讓你瞬間起火的「微小線索」。也就是問自己:「容易被我誤判為蛇的草繩有哪些?」例如:對話被打斷話、被糾正態度、等待無回應、回應敷衍、東西被動過、空間被佔用、被打探隱私、別人的某種說話方式……等。
認真地記錄兩週,你會發現:自己的易怒,其實是有跡可尋,常常連結到內心深處未被滿足的需求。。
(二)當下降溫的三個動作
當情緒或怒氣被觸發時,首要之務,是讓身體回到現在。
你可以深深吸氣、緩緩吐氣;雙腳用力踩地;把視線移到遠處某物品;兩手搓揉到有點熱。這些微小的動作,都會直接調節自律神經,提醒你的身心回到此刻,而你現在是安全的。
接著,在內心問自己:「這是草繩還是蛇?」,以及:「我的怒氣,究竟想保護的是什麼?」這些問題會提醒你,當下是安全的,只是草繩,沒有蛇。
接下來,把本來準備脫口而出的攻擊性話語,轉換成以「我」為開頭的敘述,並加上具體需求。像是:
「我剛剛有點慌,怕自己不重要;你可以先回我一句『我等一下回』嗎?」
「我蠻在意我的東西被移動了,下次請你先問過我。」
「我現在很緊繃,需要冷靜一下,給我三分鐘的時間整理自己,等一下再聊。」
(三)小劑量暴露的積極想像
為了訓練你的神經系統不要過度敏感,你可以使用「積極想像」的技巧,也就是透過想像自己處在易怒的情境中,當感到不舒服時,練習透過深呼吸或身體放鬆,讓身體不斷意識到:「喔,這只是草繩。」
你也可以準備一些能讓你安定下來的物品或儀式,像是一首歌、某種氣味、捧一杯熱飲、摸摸寵物、把手放在胸口,練習更快地回到安全狀態,提升神經系統可容忍的程度。
—
他曾淋過雨,所以討厭烏雲密佈的天空
如果你的身旁就有著易怒的人,請記得,他也不想這樣。他曾淋過雨,所以特別討厭看到烏雲密佈的天空;他曾渾身濕透過,所以永遠穿著雨衣。
他需要的,不是指責與教訓,而是你的理解。試著理解他在怕什麼,並且在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調整雙方的互動關係。
你可以溫和而清楚地說:「我知道你感到很緊繃,就要生氣了,但我不想被吼。你如果需要,我願意等你幾分鐘,感覺好些了,我們再聊。」
—
易怒體質,不是你的個性有缺陷,而是身體守護你的方式。只要你願意停下來,看清楚,隨時練習安頓自己;慢慢地,你已不必再用發怒來自我保護。因為,你的身體已經知道,身邊沒有蛇,草繩就只是草繩。
當草繩就只是草繩,你就不必把自己活成一把刀。


_240822_7.jpg)


.jpg)

-scale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