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上小二後,有一次,我幫女兒複習期中考。前一天,我就向女兒預告:「明天早上要複習考試喔!」,先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
當天早上,女兒吃過早餐後,在地上玩積木。我說:「我們等會兒要複習考試,你希望幾點開始複習?現在開始,還是九點開始?」
我又說:「越早複習完成,我們接著可以出去走走。」
女兒想了想,說:「我再玩個十分鐘,就開始。」
十分鐘後,她果然來到書桌前,與我會合。
我問她:「你希望自己複習,爸爸在旁邊陪著你就好,還是想要爸爸幫你複習?」她想了想,要我幫她複習。我點點頭,又問:「那麼,你希望先複習國語,還是數學?」小學低年級,期中考只有國語和數學兩科。
「先複習國語,」她說:「因為國語比較難。」
我接著又問:「那你覺得,國語該要如何複習呢?」
「你要先複習課本中的生字和圈詞,還是先把過去考卷或評量中,錯誤的地方再練習一下呢?」
女兒決定先複習生字和圈詞。我又繼續和她討論:「你要自己翻課本,把每一課比較不熟的生字或圈詞練習一遍;還是要我直接考你,看看哪裡不熟,不熟的地方再加強練習?」
女兒說,她想先自己練習,然後我再考她。於是,她開始把不熟的生字,寫在另一本作業簿上,加強練習。我也順勢觀察著,等會兒我需要考她哪些生字,幫助她增加印象。
接著,我們把之前寫過的評量卷拿出來翻一遍,確認錯誤的地方都改正了;並再次提醒考試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因為,平時會出錯的地方,下次很容易再考出來,更可能一錯再錯。
最後,我們再一起複習數學。這次速度更快了,直接把之前評量卷中,錯誤的題目再次確認,一下子就完成了。
就這樣,前後花了不到一小時,中間有一次十分鐘的休息。
結束後,我問女兒:「還需要多寫幾張評量卷,加強練習嗎?」
女兒搖頭,說:「不用,這樣已經夠了!」
「好,你覺得夠了就行,有需要加強,再告訴我。」
—
女兒升上小二,跟之前一樣,我會陪她進行考前複習;但不一樣的是,我開始透過提問與對話,引導她去思考:
- ① 要自己複習,還是父母幫忙?
- ② 要先複習哪個科目,先後順序如何安排?
- ③ 複習某科時,如何開始複習?
- ④ 複習時,哪些可以自己來,哪些需要幫忙?
透過這些提問,我希望孩子可以學會「自行複習」的功夫。從考前準備,到平時的寫作業、預習、複習等,都能逐漸由自己規劃時間、安排行程;而不是大人說什麼,才做什麼。
最終,孩子能為自己擬定「讀書計畫」,而非總是仰賴大人的安排。「讀書計畫」正是孩子因應未來更高強度的學習考驗時,至為關鍵的學習策略之一。
—
「讀書學習是誰的事?」當然是孩子自己的事。但若大人干涉太多,孩子永遠長不出獨立學習的本事。
要讓孩子學會自行複習功課,絕不是放著什麼都不管,而是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況,透過一系列的提問,讓孩子去思考並做出決定,讓孩子擁有學習上的主導權。
而這些問題,正向孩子暗示著:
「你才是學習的主人,你可以主導你自己的學習活動。」


_240822_7.jpg)


.jpg)

-scale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