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也來翻轉教育吧!

-

現在教育界最流行的是莫過於「翻轉教育」了。然而,當你還是個學生時,特別是在中、小學生時,你曾經幹過「翻轉教育」這檔事嗎?

翻轉教育是由一些基層教師對當今教育有深刻的反思後,大膽地做出不同的教學變革,希望為學生帶來新的學習契機,給校園注入新的教育活水。

而如果是一位學生,有辦法讓學校的教育制度或老師的教學方式有所改變嗎?看起來似乎很困難,如果真要對教育政策有點影響力,大概也得付出什麼代價吧!例如說搞個學運之類的。

 

我那青澀的翻轉教育微革命

我從小就是個對學校教育充滿批判與質疑的學生。表面上循規蹈矩,各項表現均符合師長的期待,但骨子裡卻「不乖」到了極點。小時候曾狂妄地對父母說,長大後要當教育部長,從事教育改革!

記得國中時,教我們「公民」這一科的是一位教學認真且細膩的資深男老師。因為姓顏,我們叫他「顏伯」。他博學強誌,能將課文倒背如流;講到法律與政治制度時,能引經據典、深入淺出;上課時總是聲嘶力竭、賣力演出,到了「面紅耳赤」的地步。唯獨在出考卷這件事上面有他的「怪癖」。

即使電腦時代已經來臨,顏伯仍堅持用手寫出考題。不論小考或大考,顏伯都堅持只出填充題和簡答題。顏伯出的填充題都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絕不超出課文範圍;但他喜歡在課文中找出一段話挖出幾個字就編成一個題目,因為題目過於細膩,所以要拿高分可不容易。然而,很多題目看來看去一點都不是個重要的概念,需要填空的詞語也非關鍵性的專有名詞。

寫了兩年這樣的考卷,即使我都能考得不錯(背多分嘛!),但卻越來越受不了這種出題方式—單純地測驗到學生記憶與背誦能力,卻沒有其他意義了。更何況這些片段、破碎的記憶內容,都只是一些與學習主題無關痛癢的枝微末節。

國三時,在一次上課中,顏伯發下平時考卷後,我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對著講台上的他大聲地說:「老師,您考卷裡的題目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這到底對我們的學習有什麼意義呢?」

煞時間,教室裡的空氣是如此的凝重,但仍能聽到幾位同學小聲地回應:「對呀!」「就是嘛!」顯然不是只有我這麼認為。

大家都在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而我藏在桌子下的手正在發抖著。

只見顏伯愣在講台上,一時之間說不出話來。尷尬的氣氛大約持續了一分鐘,顏伯沒有生氣,只是苦笑地點點頭。他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下一次的考試,考卷發下來,換我愣住了。考題幾乎全部變成選擇題,過去常見的填充題只剩下兩題,全是課文中的重要概念。而不變的是,他仍堅持用手寫出題。

 

從學生身上學習到的,永遠比能教給學生的多更多

當下的我,是自豪的。我的一句隨口抱怨,翻轉了老師幾十年來一貫的出題方式,也讓考試有了意義。而我似乎成了將同學從無意義考試中解放出來的救世主!

另一方面,我是感動的。一位教學近三十年的資深老師,竟然能因為學生的一句話,改變自己一直以來的出題方式。面對學生的挑戰與質疑,他沒有惱羞成怒、沒有強辯堅持,而是明理地接受了學生的心聲,重新調整自己的習慣。

在這段回憶裡,顏伯的風範一直提醒著我,身為一位教師,永遠要懷著謙卑的態度,虛心地接受學生的任何指教。沒有學生,身為老師的我們不會有舞台;沒有學生的回饋,身為老師的我們永遠不會進步。我們從學生身上學習到的,甚至比我們能教給學生的多更多。

 

學生可以翻轉教育,也有權利翻轉教育

身為一位學生,縱使對任何的教育措施有所不滿,想要翻轉教育總是得要冒點風險。師生的權力地位本就不平等,學生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訴求會不會令他們付出慘痛的代價。因此,面對再不合理的教學安排,常是默默吞忍。直到事態嚴重到大部分的學生均忍無可忍,長期累積怨言時,才由家長透過媒體爆料或投訴上級讓問題曝光,最後弄得兩敗俱傷。

學生是可以翻轉教育的,也有權利翻轉教育。因為,學生才是教育現場的主體,任何教育措施的好壞,常是由學生概括承受。小從一位老師在課室中的教學風格、考試的出題習慣,大到整個學校的教育政策與校園風氣,是好是壞,從學生的立場出發去看到問題,提出建言,合情又合理。

學生的翻轉教育可以促使師長自我反省,發現教學的盲點,進而調整教學方式,改善教學品質。除此之外,學生的翻轉教育,某種程度也顯示學生對自己的讀書學習負起了責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非只是任憑家長、老師或學者專家的安排

 

具備任務協商的能力,讓學生為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

我認為,一位願意主動投入學習活動、能為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的學生,要具有「任務協商」(task negotiation)的能力。任務協商是我所推展的學習輔導與諮商模式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學習者能依據自己的能力水準與目前的學習表現,與老師討論作業要求與考試難度,必要時要求調整作業或考試的份量與難度,以幫助自己循序漸進地學習。

這種與老師之間的協商討論,是基於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狀況客觀且誠實的評估。而學習者根據自己學習上的需要,對教學者的教學方式、速度或課程安排提出調整的建議,廣義而言也可以算是一種任務協商。

 

師長們願意「下放」翻轉教育的權力給學生嗎?

問題是,有多少老師願意給學生任務協商的空間?在大學的課堂中,我們常看到學生會與老師討論,要求減少報告份量或調整考試方式。大學生似乎擁有比較多與老師進行任務協商的空間,而這協商的行為也比較能夠被師長們接受。但在中小學,似乎就不是如此了。

在中小學,我們常看到多數老師堅持所有學生都必須繳交一定的作業量,達成一定的考試要求。若學生提出減少作業或考試難度的請求,則常會被視為偷懶或不積極。如果學生們因為評估自己的學習狀況後而與師長進行任務協商的空間都沒有,那更遑論師長們會接受學生要求改變教學方式或課程安排的「翻轉教育」了!

高三時,我曾經去補習班試聽學測考前複習的課程,發現補習班老師安排的課程複習方式很特別,我相信這會很有效果。我思索著,如果學校老師也可以採用這樣的複習方式,那我不用花錢去補習,也可以收到相同的效果了。於是我鼓起勇氣,在週記裡委婉地向老師提出建議,並附上補習班發的DM中的課程安排給老師參考。

老師在週記中回應我:「謝謝你的建議,我會好好思考」。後來,老師也真的調整了複習的方式。我的「翻轉教育」又成功了!

在我求學的過程中,有幸遇到幾位願意傾聽學生心聲,虛心調整自己教學方式的老師。我衷心地期盼,自己身為一位老師,也可以做到虛心謙卑、向學生學習的精神,並且讓學生在自己的學習上擁有相當程度的主導權。

 

在堅持教育理念的同時,也保有讓學生任務協商的彈性

翻轉教育是許多老師自發性地起而改變教育方式、帶來新的教育契機的集體行動。在向來保守的校園中要嘗試新的教學變革,不免冒著不被家長、學生或學校諒解的風險。若角色轉換成學生,想做點翻轉教育的事,要擔心與顧慮的,恐怕又更多了。

身為老師的我們,是否有這個雅量讓學生一起參與翻轉教育呢?在對自己的教育理念有所堅持的同時,或許也保有一些彈性,給學生多一些任務協商的可能性,讓學生有更多機會為自己的讀書學習負起責任。

(本文撰寫於2014年9月11日)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書,為2018~2023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