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工作不只是良心事業,還是個專業

-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前一陣子,一位護理師在臉書上發文,訴說自己被病患的家屬認為工作「很輕鬆」,她的神回覆還上了新聞。這使我不禁感嘆,即使臺灣進入已開發國家多年,以照顧他人身心健康為職志的助人工作者,仍常被社會大眾誤解或污名。

廣義的助人工作者,泛指一切以維護、照顧或提升他人身心健康或生活福祉為目的的從業人員,一般較為人知的包括心理助人服務者,如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社會工作師、學校輔導教師……等;以及醫療照護服務者,如醫師、護理師……等。

當然還有很多人士從不同的角度照顧著社會大眾的身心靈健全發展。臺灣助人服務領域的專業品質,不論是醫療照護或心理助人,都領先全世界許多國家。然而,社會大眾卻對這些專業領域普遍存在著偏見與刻板印象。

前一陣子去開會,接送我的一位大學教授沿路向我發表他的教育高見。他認為孩子的學歷不用讀太高,碩、博士畢業後失業人口滿街跑,高中畢業就可以出來工作了,以後想學習、進修機會多的是。

我正覺得頗有道理時,他接著說:「現在要找工作,最好的就是到學校裡當體育老師。」我狐疑地問為什麼?

「很輕鬆呀!上課只要帶著一支哨子,把球發下去讓學生自己活動去,下課前再吹哨子集合然後解散。不是很容易嗎?」

「可是,現在體育老師也很忙碌的。」我試著說出我觀察到的現象。

「哪有,上完課後就在辦公室泡茶聊天,多好!」

拜託!他沒見到現在多少體育老師要帶球隊,陪孩子練習到很晚,犧牲假日也司空見慣;大部分的體育老師上課內容活潑豐富、別出心裁,哪裡是一顆球、一支哨子就打發學生了?

他的刻板印象如此深,我也不想跟他多說。還好他沒說全世界最輕鬆的工作就是輔導教師,出一張嘴就行了,否則我一定叫他立刻停車自己用走的。

在學校裡當輔導教師多年,難免聽到學生說我的工作很輕鬆,整天閒閒沒事幹。一開始會生氣,但聽久了也習慣了,有時候也懂得自嘲:

「對呀!老師小時候就是很認真唸書,今天才有機會進到學校當輔導老師,做這份全世界最輕鬆的工作!羨慕吧!好了,趕快回去用功吧!……」

內行人會知道,事實不是如此。輔導教師在學校裡一天的生活總像是在打仗,而且不時面臨各種挑戰。你得隨時讓自己處在備戰狀態中,迎戰各種突發狀況時,常常沒有SOP(標準作業流程)可循,靠的是當下的判斷以及過去經驗的累積。

還得讓自己時時保持優雅,微笑、溫暖、關懷、接納、同理……厲害吧!

相同的情形也發生在其他助人服務領域中,例如「社會工作」。社工人員的工作內容相當複雜,面對不同族群的服務對象都需具備不同且高度的專業知能。

然而,社會大眾卻常把「社工」與「志工」劃上等號。我的一位學生就抱怨他父母曾說:「去念社工系做什麼?那不是志工嗎?將來拿什麼填飽肚子?」

這顯示出兩個問題。首先,我們總是在還沒有對某個領域的工作內容深入理解後,便下了評斷,而這些評斷總是不公允,帶著嚴重的刻板印象與偏見。如體育老師帶著一支哨子、一顆球就可以上課了;輔導教師在學校總是吃飽沒事幹、超閒;社工就是志工……等。

再來,諸如社工就是志工這樣的思維,背後潛藏著濃厚的「助人工作是一種志願服務的工作」的扭曲印象。因為是志願服務,所以,助人工作是良心事業,而且不該計較薪酬與回報。

於是,助人工作時常不被當作是一門專業來看待,而是路人甲乙丙只要有心就可以從事的工作,這真是天大的誤解!

助人工作是良心事業,沒錯!但是,哪一份正當的工作不是良心事業呢?士農工商各行各業本該憑著良心。如果說助人工作才是良心事業,那麼其他工作就可以昧著良心嗎?

就因為助人工作時常被認為是良心事業,所以助人工作者被坳、被不當要求、做了超出自己本分的事了,都被期待不該計較,要照單全收。許多助人工作者也是這樣自我期許的,或者無奈地默默認命。

社工與護理人員長期人力嚴重不足,流動率高,工作量大到不可思議,但薪酬、待遇與保障卻沒有相對多好。每次社會上有重大新聞事件發生時,才來呼籲重視這些人力的工作品質,一旦事過境遷,口號喊完就算了。

人們認為他們該用愛心來服務大眾,殊不知道他們是用自己的血汗在為人們止血止汗。這就是助人服務者很容易專業枯竭的原因。

再者,助人工作者只有良心是不夠的。我相信大部分助人工作的從業人員都是本著一片想提升他人生活品質、幫助他人脫離痛苦的熱忱。然而,不論是生理、心理或社會領域的助人工作,都需要經過足夠的專業培訓,並在前輩的指導監督下累積一定的工作經驗後始能獨當一面。正因為愛之足以弒之,因無知而助人很可能對服務對象是種傷害。

所有的助人專業領域裡,都有其專業倫理信條。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不要造成傷害」(First do no harm)。這顯示助人過程本身是有危險性的,光有熱忱而不講究方法,可能會讓求助者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而助人者卻渾然不覺。

不造成傷害是最基本的,更積極的是要達到助人的效果,也許是減輕痛苦、也許是解決問題、也許是增進技巧、也許是獲得力量。無論如何,都仰賴助人者的專業判斷,並將其知識、技能與經驗充分展現。

我們這個社會最不缺的就是偏見、歧視、刻板印象以及污名化,我們需要更多的相互理解、尊重與支持。

當你認為自己從事的工作最專業、最辛苦、對人類貢獻最多時,別忘了其他人在其工作崗位上做的事情,也是相當不簡單。當你接受他人服務時,也請謙卑地敬重這些正在服務你的人。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少了任一專業領域的人,你的生活不可能會更好。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學校輔導教師,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E-mail:[email protected]

FB粉絲專頁:陪孩子走一段學習路(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書,為2018~2023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