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被雷親!為什麼孩子總是無法理解父母的苦心?

-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我的孩子最近課業嚴重落後,又花許多時間在網路上。我們擔心他遇到困難了,努力地與他溝通,但他就是不想聽,也拒絕與我們對話。」

這是家有青少年孩子的家長,常向我訴苦的內容。接著,他們會無力地問:「我們該如何讓孩子明白我們的心意呢?」

大部分的父母對孩子總是全力付出、不求回報,這份愛與用心絕對是無庸置疑的。然而,真心卻常換來絕情。有時候,孩子就是不領情,對父母的努力反唇相譏、冷嘲熱諷,或者頻頻唱反調——這在青少年階段的孩子身上特別容易出現。

首先,我們得明白,青少年正忙著理解發生在自己身上反覆無常的思緒與行為,很難有多餘的力氣去體會父母的想法或感受。

再來,我們要問,青春期的孩子若真能充分理解父母的心意,是否就會修正自己的行為,成為令父母放心的好寶寶、乖孩子?


孩子其實都懂得,就是無法照著做

我是個長期與青少年工作的心理助人者。在會談室中,常聽到困擾中的青少年這麼說:

「我也知道爸媽很辛苦,但就是受不了他們這麼嘮叨!」

「我也懂得爸媽愛我、在意我,但不知道怎麼了,跟他們說沒幾句話,我就很憤怒!」

如果我們認真地去探究青少年的心思,就會發現,這些半大不大的孩子,早就足夠成熟到理解並體會父母的用心了。只是,怎麼樣也不可以照著父母說的做。為什麼?

因為,青少年期的特徵,正是逐漸開始重視個人的主控權,亦即對於自己人生方向及生活大小事情的支配空間。因此,在青少年心底沒說出來的話,常是:

「爸媽說的也沒錯,但聽他們的就輸了!」

「現在照著爸媽想的做,以後不就都要聽他們的了?」

「就算理虧也要死撐著,絕對不能弱掉!」

說穿了,青少年看似酷酷的,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樣,實際上比大人還重面子,更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一場又一場親子關係中主控權的爭奪戰

我們不難發現,青少年與父母之間的對立或衝突,就是一場又一場關係中主控權的爭奪戰——誰都想說服誰,誰也不想讓誰!

大人要孩子接受的觀念,大部分都沒有錯。只是,一旦父母設法對青少年孩子傳遞(或灌輸)這些見解,對青少年而言,就是一種被「強迫推銷」的感覺。青少年立刻感覺到,自己在關係中的主控權不在自己身上,連帶著自己人生的自主權也受到威脅了。

然而,越是這樣,父母越是不解,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能體會父母的用心,就是不願意接受父母善意的勸說?因此,便耗費越多的力氣與孩子「溝通」,設法說服孩子「聽話」。

下場是,父母越用力表達,孩子則越用力抵抗。


孩子內心深處那矛盾拉扯的風暴

特別,是那些正面臨困境中的青少年,他們意識到自己有麻煩,也討厭自己反覆出現的問題行為,也苦惱著怎麼幫助自己脫困。然而,在面對父母時,又得表現出一副毫不在乎、無所謂或者故意唱反調的模樣,讓你拿他沒輒,最後精疲力竭,乾脆放棄不管了!

其實,孩子無法做到父母所期待的事情,內心也是相當沮喪、無力的。他們能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但又拉不下臉去配合;而意識到自己正在違逆父母,又會感到愧疚,更是不知道如回應父母了。

不論是粗魯無理的積極對抗,或者陽奉陰違的消極配合,都是青少年在展現、捍衛或保護自己在關係中的主控權。掌有權力,就會感受到力量,這是青少年證明自己已經長大、足以獨當一面的途徑。

而一個人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自己的自我價值感。我常說,所謂自我價值的高低,是一種內心是否有力量的狀態。掌握到權力,便會讓人感受到力量,顯示自己是重要的。


放棄必須說服孩子的執著,認清真正重要是什麼

有智慧的父母,要小心別陷入與孩子的主控權爭奪戰中了。只要是戰爭,不論誰輸誰贏,最後的下場都是兩敗俱傷的。該怎麼辦呢?以下提供幾個原則性的做法:

(一)不要試圖透過看到孩子的改變,來證明自己有多麼用心。父母也是人,也是需要被認同,被肯定,不希望「用心良苦卻成空」。但是,千萬別從孩子那裡尋求認同或肯定,這樣是在要求孩子照顧我們的人生,並非真正為了孩子好。

(二)別再執著於一定要孩子理解大人的心意。讓孩子理解大人的苦心,並不代表孩子就會願意改變。事實上,孩子其實都懂,只是不能承認或贊同,否則他們就「弱」掉了。過度執著在這一點上,正是陷入與孩子之間的主控權爭奪戰中了。想一想,比說服孩子更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三)與孩子保持一點點「安全距離」。不是不能關心,但不要太過頻繁;可以偶爾問候,但不要一直找孩子「溝通」。因為,孩子自己可能也很混亂,說不出個所以然,面對難以回答的問題,只會讓他們更加焦躁不安。就算知道自己怎麼了,也要硬撐著不能說,否則就「弱」掉了。

(四)同理孩子的處境,用「陪伴」取代「提供建議」。對青少年孩子而言,「確保自己是有能耐的」是件重要的事,大人的每一句建議,都突顯出自己的不足與無能,當然不能接受。然而,我們可以常常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也很苦惱」、「我感覺到你也很期待自己能夠快樂一點」、「我觀察到你好像蠻無力的」……,類似這種「同理心的回應」,正能與孩子保持關係連結,同時溫和地讓孩子感受到被支持的力量。

(五)正向聚焦與正向回應。做父母的要時時提醒自己目光別一直放在孩子的「問題」上,而是去觀察,孩子有沒有什麼時候是做得不錯的?例如,上網時間沒那麼多、主動去完成作業、心平氣和地與父母談話……等。當他出現這些好的行為時,立刻告訴他:「我看到你…….(具體行為),我很喜歡你這麼做。」

(六)讓自己好過一點。沒有人喜歡與時常處在焦慮中的人相處,何況,父母的過度緊張,無助於孩子改善自己的問題行為。反過來,父母先把自己的情緒狀態給照顧好,保持輕鬆與自在,親子的關係才會越好,孩子也將越有力量去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

(本文撰寫於2016年12月7日,修改於2021年3月5日)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email protected]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TG頻道: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t.me/ALguidance)

★著作:

正向聚焦:有效肯定的三十種變化,點燃孩子的內在動力》(親子天下出版,2020)

從知道到做到:關於那些想做卻又做不到的小事》(謳馨出版,2020)

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圓神出版,2019)

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圓神出版,2018)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書,為2018~2023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