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致性的父母:在親職教養上,雙親合作更重於分工

-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非得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白臉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在親職教養上有個觀念,就是雙親中有一方要扮演黑臉,另一方則扮演白臉。

在許多傳統的家庭裡,父親的形象是嚴肅而有威嚴的,很自然地,黑臉由父親來扮演;母親的形象則是柔和而慈祥的,白臉便由母親來扮演。或許是刻意分工,或許是自然形成,無論如何,在許多家庭中,黑臉、白臉的角色分配總是存在的。

過去的社會,男主外、女主內,或許性別角色期待自然地讓雙親去扮演起這樣黑白臉的對立角色,接著又代代複製。一直到現在,許多人仍然認同這樣的做法。然而,我們也看到,所謂黑白臉的親職教養方式,實際上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存在著負面影響。

黑白臉的迷思,是需要我們好好地反省與檢討的。


嚴父慈母或嚴母慈父?親職教養態度不一致的負面影響

曾有一位國中女學生,因為嚴重的行為問題,時常逃學、蹺課、在外遊蕩,結交壞朋友,學校介入也束手無策。父親一氣之下,嚴格要求孩子只准待在家裡,哪兒都不許去,並要身為全職家庭主婦的母親,看管好孩子,不准踏出家門一步。

女孩在家裡一哭二鬧三上吊,直向母親威脅要自殺。母親情急之下,向學校師長求助。

女孩對學校老師說,被父親毆打虐待,除了限制自由外,還三餐不濟,且什麼都不能做,斷了對外聯繫,過得很慘。

母親則告訴學校老師:「看到我唯一的女兒如此痛苦,我也感到很心疼,無奈她爸爸就要這樣做,我也沒辦法。請幫幫我女兒吧!」

當學校老師去家訪時,才發現,女孩在家中儘管被限制出門,但衣食無虞,該有的娛樂樣樣不缺,完全不像這女孩和她母親說得這麼慘。

顯然地,在這個家庭中,母親扮演白臉,父親扮演黑臉。孩子的偏差行為問題或許有許多錯綜複雜的因素,但父母親教養態度的不一致,不能透過溝通協調,把握一致的原則與立場,確實也讓這女孩知道如何從雙親中的哪一方找到管教標準的漏洞,甚至進而操弄他人。

當然,也有反過來,由父親扮演白臉,母親扮演黑臉的角色分配。

有個孩子是家中老么,在學校裡人際關係不佳,常有衝動控制的問題,動不動就與同學起口角。他的生活習慣不佳,對班務漠不關心,也不願意與同學合作打掃或討論作業,不斷被同學投訴與排擠。

學校老師每次與孩子的家長聯繫時,總是母親出面善後。問到父親是否有空前來,母親便推說父親工作忙碌,不方便到校。

幾次與母親談話後,母親哭訴著說:「我對這孩子真的沒輒了。雖然他從小狀況不斷,但我沒有一刻不緊盯著他。在家裡,我會要求他做好時間管理、幫忙家務、限制他網路使用時間,但我的要求,他都擺爛,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因為我會唸他、罵他,所以他總是對我很反感。」

「我先生工作忙,不太有時間陪孩子。大概是出自於一份虧欠吧!與孩子互動時,總是順著孩子的意思,破壞我為孩子訂下的規矩。孩子總是拿他爸爸的做法來頂撞我,讓我感到很挫敗。到頭來,孩子比較喜歡的是他爸爸;而那個為他付出最多的人,卻被他討厭!」

這也是某種典型的家庭互動型態,父母親在管教孩子上的立場不一致。父親將教養孩子的任務全都丟給母親,認為自己只要負責賺錢養家就好(背後或許來自於害怕或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有情感交流)。又因為感到虧欠孩子,於是過度寵溺孩子,這都使得母親在教養孩子上付出的努力功虧一簣、前功盡棄。


教養孩子是雙親共同的責任

在親職教育演講的場合中,難得可以看到雙親共同出席的景象。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其中一方「代表」前來。我可以體諒他們的難處,總有人得留在家裡照料老小。

但我也常聽到許多學員(多半是身為母親者)跟我抱怨,自己的另一半在孩子的教養上與自己的立場落差很大,怎麼溝通就是不願意調整,也總是認為不需要去上點課或閱讀些文章,更新自己在教養孩子上的觀念。

當然,我也常見一些父母,當孩子在學校出現問題,被學校師長找來時,是父母雙方一同出席,並能夠立場一致、互相尊重且溝通無礙地共同面對孩子的困境。他們知道,或許目前對孩子使用的教養方式無效,但願意一起調整與改變。我樂見這對孩子的成長與問題改善將帶來正向的影響。

事實上,雙親在孩子的教養上,就是團隊夥伴的關係。彼此要有一致的共識與信念,同時互相補位、彼此幫忙,並願意不斷地溝通交流。

親子教養無法像其他的家務分工一般,把它全歸給雙親中的某一方來負責;因為,那是雙親共同該負起的責任。特別是,教養孩子可以做事務上的分工,態度與理念則要有共識,且相互合作去達成。而且,雙親合作的重要性應是大於分工的。

事實上,雙親對於孩子的教養態度,也反應出夫妻之間的感情與是否持續共同努力的意願。夫妻是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次系統,穩固且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夫妻關係,不但會提升孩子在成長過程的安全感,同時也提供孩子生活上一個明確的心理邊界,知道與他人互動時的原則與界限,逐漸建立起必要的生活常規。


雙親教養態度的一致

所以,在親職教養上,父母對孩子有著「一致性的教養態度」是最為關鍵的原則。何謂一致性的教養態度呢?至少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來落實:

(一)雙親在教養做法上是有一致共識的

雙親對於孩子的管教有相同的標準,像是何時寬鬆、何時嚴厲;何時上床睡覺、何時起床;看電視或上網的時間多久;對讀書學習與生涯規劃的想法;孩子的哪些行為要接受處罰,接受何種處罰,哪些行為會獲得獎賞,如何獎賞等。若有無法達成的共識,也要盡力討論溝通,千萬不能扯另一方的後腿,或者為了討好孩子而破壞了雙方原來共同建立的規則。

(二)雙親對孩子的管教標準是前後一致的

「威信」在孩子的教養上是相當重要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承諾,需要說到做到,若是做不到,就別輕易承諾;為孩子所立下的規則,也應該徹底執行,不能讓孩子存有僥倖心態。這並非說不能有任何一點彈性,標準或要求可以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而放鬆,也可以與孩子討論,如果一旦說好了,就要確實執行。

(三)雙親對孩子所展現的教養行為是內外一致的

常見到孩子在公共場合咆哮喧嘩、行為脫序,父母放任不管,回到家裡才秋後算帳、「勤教嚴管」。在不同的場合中,雙親仍要保持一致的教養原則,如此孩子才知道不論在哪裡,都應該有一定的分寸。同樣的,不論是在外或在內,孩子表現良好時,都應該獲得父母肯定。常見許多家長在親友面前無故數落孩子,回到家後又安撫孩子藉以補償;或者在外人面前把孩子捧上天,關起門來又把孩子貶低得一文不值,這都會讓孩子感覺到錯亂與混淆,並且對父母逐漸失去信任感。

上述不論哪一種一致性的教養態度,都需要雙親共同以合作的心態去達成。在孩子的教養上,請成為另一半的神夥伴,可別成了豬隊友!

(本文撰寫於2016年9月7日,文中案例為虛構;2019年4月17日修改)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email protected]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著作:

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圓神出版,2018)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書,為2018~2023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