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若你與親人、好友或伴侶因某種不明原因而陷入僵局或冷戰中,你會怎麼做?主動尋求和解;按兵不動、被動等待;或者,逃避、疏離,讓關係自然結束?
回想起國中時,我曾與班上一位好友相當「麻吉」。在一次分配打掃工作的過程中,我不經意地抱怨了幾句;一瞬間,我擔心起他是否會生氣,但又不知道怎麼去解釋,在那之後,兩人之間彷彿有了心結,再也不說話,互相視對方為空氣。
我曾想過主動去找他,但就是邁不開那一步。只要看到他遠遠走來,我竟然不由自主地閃避,以免去觸碰這難以處理的冰冷關係。接著,我開始去找其他同學一塊玩,裝作沒他這個朋友也無所謂的樣子。然而,心裡最期待的,是找回過往的互動與交情。
幾週後,在一次多人的聊天場合中,他不經意地回應了我說的話,我也搭著他的話繼續說,就這樣聊了下去,關係恢復往昔,一切都是這麼自然,毫無破綻。
至今,我們之間是如何陷入僵局,又怎麼恢復熱絡,仍然是個謎。然而,我明白了一件事:解鈴還需繫鈴人,冰冷關係中的雙方總得有人主動「回頭」,否則,僵局將持續,沒完沒了。
問題是,我們都盼望,先「回頭」的是對方,而不是自己。
—
過去在學校擔任輔導教師時,有許多高中學生受苦於人際關係中的困擾。曾有一位女同學來與我討論,不知道如何處理與曾經情同姊妹的閨蜜間的僵局。
「為什麼是我?」女孩拉高分貝,瞪大眼睛說:「憑什麼是由我去找她和解?」
「可是,不去找她談談,妳怎麼知道這之中是否有什麼誤會?」我說。女孩深吸了一口氣,又大大地把氣給吐了出來:「不行!我還是做不到!」
我看著她,微微笑,沒有說話。女孩有點焦急了起來:「可是,這樣子的話,我就輸了!」我點點頭,靜靜地看著她。
「不行啦!我做不出這種事情。反正,我不能先低頭就是了。」女孩的臉脹紅了起來。我接著說:「所以,妳就放著彼此繼續冷戰囉!」
「我也不想呀……」女孩嘟著嘴說。
這個女孩自高二起,因為父親工作外派的關係,從外地轉入就讀。很快地,與班上某位同學成了形影不離的好姊妹。在某次課堂的分組活動中,女孩的好友搶先一步被別人找去同組,女孩落單了,雖然還是很快找到了分組夥伴,但心裡就是不舒服。那天,放學後,兩人如往常一般一同搭校車,肩併肩坐著,卻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有在到站下車前,互道了聲再見。
回到家,女孩左思右想,到底是做了什麼惹好友生氣了,還是自己有難以相處的地方,被好友討厭了,又或者,好友另外結交更要好的姊妹,想要刻意疏遠自己……。那一晚,她徹夜未眠。
第二天,她決定按兵不動,下課時間做著自己的事情,沒有去找好友聊天—她想看看好友是否主動來找她。結果卻令她更感失望,一整天,好友都沒接近她。放學後,女孩上了校車,刻意選了另外的位子坐,好友也沒過來跟她坐在一起。那一天,是他們認識後,第一次一整天沒講到話。
幾個禮拜過去了,他們仍然沒有互動。女孩按捺不住來找我談話,顯然希望事情的發展能有所不同。女孩說:「我很希望我們可以恢復過去的關係,一直僵在這裡,真的很難熬!」
「或許,你們都在揣測對方的想法,都在觀察與等待對方;看來,總要有人主動出擊才是。要不要,老師幫妳約她,讓妳們見面好好談一談?」
「不行啦!要是讓她知道我來找你談這件事,超級丟臉的耶!」女孩大聲地說。我說:「怎麼會?你們以前還一起來找過我呢!」我提到她倆曾經因為一些升學的事情一同來找我討論。
「我的意思是,這樣彷彿是我先跟她低頭認輸,多麼沒面子呀!我不要!」
—
我思索著她說的「認輸」與「沒面子」,試著貼近她的內心感受。通常,一個人若處在冷戰或有嫌隙的關係中,正陷入是否回頭的掙扎時,代表這個人是相當在意對方以及這段關係的。所有行為的存在都有其功能,明明想回頭,卻又做不到,猶豫不決的行為背後,有著幾個可能性。
首先,害怕面對尷尬的場面與氣氛。在這種曖昧不明又無法掌握的關係情境中,感到焦慮不安是再自然不過了,因為,我們不知道最終會發生什麼事;若被對方拒絕,碰一鼻子灰,多麼難為情,想到就令人焦慮指數大增。
再者,在這層焦慮的背後,隱藏著未被說出來的擔心是:「如果我真的被他討厭怎麼辦?」想到這種可能性,我們就無法回頭去找對方。與其殘酷地面對答案揭曉,知道自己是個不受歡迎的人,不如繼續待在原地,好像是最安全的做法。
最後,我們常假設,一段良好的人際關係中的成員理應是平等互惠的—我對你好,你就得對我好,我對你付出多少,你就得回報我多少;在雙方公平互動的基礎上,建立起彼此的信任感。然而,若是雙方鬧僵了,欲主動挽回的一方,便有著一種「為什麼是我?」的委屈感受—似乎先回頭就需要表現出「低聲下氣」的樣子,代表「輸了」。沒有人希望自己在任何關係中失去尊嚴。
說穿了,我們真正在意的,就是自己在關係中的自我價值。我們常需要在關係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若失去了一段關係,自我價值也常隨之逝去,但主動回頭,卻也讓我們感到自尊受損,於是,便卡在進退兩難的境地中了。
—
顯然,眼前這受苦中的女孩,是相當需要在關係中受到肯定與認同的。那麼,我得先讓她感受到被正向關注。於是,我告訴她:
「我看得出來,妳是相當重視朋友的,十分珍惜這難得的友誼。而妳來找我討論,也顯示妳有著積極解決問題的意願,這點不得不肯定妳!」
女孩好像被理解似地頻頻點頭。話鋒一轉,我說:「只是,若妳這麼怕『輸』了,那麼,你想贏得的究竟是什麼?」
「啊?」女孩不解地看著我。我停頓了一下,接著說:「我的意思是,究竟妳真正想要與堅持爭取的結果,是『贏過對方』還是『贏回這段關係』?」
「在一段相處自在的人際關係裡,我們是不會處處想贏過對方的,更不需要擔心自己會站在下風處。如果妳認為與她之間的關係是值得繼續經營的話,那麼爭輸贏、證明對錯,便是最不需要的了。反之,這段關係若能回到往昔的美好,對你們兩個而言,都是贏家。此刻先回頭的妳,看起來輸了,事實上,妳卻為彼此創造了雙贏的局面,才是更有智慧的人。」
「可是,如果結果不如預期,她不想與我當朋友了,怎麼辦?」我知道她有這層擔心,於是我告訴她:
「這也是有可能的!那麼,至少證明了一件事:妳是個勇敢與珍視友誼的人!你勇於直視關係,為自己在意的一段關係努力過,仍然值得給自己掌聲。而謎題揭曉的那一刻,縱使不如人意,但至少不用在終日揣測不安中過日子,心裡也會感到輕鬆踏實一點吧!」
我們常需要在關係中看見自己的價值,但也常因為堅持這份價值而搞砸或傷害了關係。此刻,搞清楚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非迷失在不安與恐懼之中,也許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正確的決定。
(本文刊載於張老師月刊483期,文中案例經過相當程度改編,部分情節為杜撰)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107年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email protected]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著作: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