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來,運動領域漸漸注意到心理素質在運動員訓練中的重要性。
去年東京奧運,是我國在奧運史上獲得最多獎牌的一屆。當你我在電視機前屏氣凝神,為選手加油,關鍵時刻覺得「心臟好痛」的同時,在場上較勁的選手,卻扛著超乎你能想像的巨大壓力。
還記得,在一場冠軍賽中,聽到球評說,能打到四強甚至冠軍賽的選手,實力早就在伯仲之間,體力或技能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決勝關鍵在是否能保持穩定、正常發揮。
我非常同意!但「保持穩定、正常發揮」這八個字,聽起來容易,做起卻超難;特別,是在巨大的壓力情境之下。
—
換個場景,每年都有大批學子要面對升學考試,三年苦讀,孤注一擲。我常叮嚀考生們,考前的最後一個月,拼的不是你讀了多少,而是你的狀態好不好。你實力如何,那是長時間累積的結果,但身心狀態是否穩定,大大決定了你能否把實力充分發揮。
還記得,我在高中聯考前,出現了一陣子的讀書倦怠期。當時,明知道得努力K書,最後衝刺,但怎麼樣就是提不起勁;不是對著書本發呆,就是在書房裡來回踱步,內心焦躁不已。當時的我,不知道自己怎麼了!
幾天後,某天晚上,父親來找我,他沒說什麼,只說:「走,上車,我們去看電影!」,就這樣,連看了五天晚上的電影。接著,某一天早上起床,我重新擬好一份考前兩週的讀書計畫表,每天按表操課,最後高分錄取第一志願的學校。
我特別感謝我的父母,在那考前的緊要關頭,沒有碎唸、沒有責備,而是寬容地信任我。甚至,帶我去看電影、散心,讓我有機會轉換心情、調整自己。一段時間後,我自然重新找回昔日讀書的手感。
—
人生是由許多關鍵時刻組成,比起一般人,運動員更會遇到許多賽場上的「關鍵時刻」。《像冠軍一樣思考》的作者比爾.貝斯維克,除了曾是球員、教練外,更是運動心理學家。他在書裡帶我們思考,在關鍵時刻,你是透過表現來定義你的關鍵時刻,還是,被關鍵時刻所定義?
籃球場上有所謂的「零秒出手」(buzzer beater),或者說「壓哨球」會更精準一點;終場前幾秒,當球傳到你的手中,眾人期待著你的致勝一投,你會選擇出手,還是把球傳走?
你會說:「當然是出手呀!」
人人都想成為致勝關鍵。然而,就算是最頂尖的傑出選手,都可能臨陣退縮。為什麼?這和他的心理狀態有關,說得更精確點,與當下他腦海裡浮現的是什麼有關。
如果,剎那間,你腦中充斥著過往的失誤、他人的否定、自我懷疑的聲音,那麼,你已經提早棄權了。反之,你的注意力聚焦在過去的成功經驗、曾被肯定的喜悅,以及對目標與求勝的渴望上,你的手感正發燙。
—
為什麼,有的人在關鍵時刻退縮不前,有的人,則能把握良機、致勝一擊?這一切都與你如何思考有關。《像冠軍一樣思考》這本書,就是透過運動場上的實例,提供你穩紮穩打、漸次提升的思維方式,逐漸改變你的思考習慣,鍛鍊自己的心智能力。心智的進化,會將你推向極限邊緣,甚至,超越極限。
不論在職場、考場、情場或運動場上,最終,你會發現,你要贏過的不是對手,而是自己。
如何更專注於目標、摒除外界雜音、克服內心魔咒,以及穩住陣腳,其實,都是有方法,有策略的。
閱讀這本書,你可以將頂尖運動員的思維方式做為榜樣,從模仿開始,有意識地刻意練習新的思考方式,你將逐漸拆除那阻擋自己的高牆,並在內心堆疊起通往成功的階梯。
(本文為《像冠軍一樣思考:運動心理學大師的20個思維訓練,成功從心態開始》(商業周刊出版,2022)一書推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