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聚焦

每一個剛萌芽的美好信念,都值得被看見

你可能已經很習慣,針對孩子的行為表現、善良動機、能力特質給予鼓勵與肯定。但你知道嗎?我們也可以讚賞孩子心中的「信念」。如果,大人發現孩子透露出某些念頭或想法,是對自我健康有益,能促使自己更有動力去面對人生挑戰,或為自己帶來希望感。這樣的念頭,就是一種面對人生的正向態度,也就是「積極性信念」(positive beliefs),確實值得被看見,並被肯定。

懲罰以外的選項―自然後果:讓孩子學會自我負責

所謂自然後果,是指孩子的行為自然而然會帶來的結果,這些後果不是大人設計的懲罰,而是生活本身的教訓。

願意欣賞自己,就能自我接納

一個人要自我接納,先得能自我欣賞。特別是,那些時常自我否定,覺得自己不如人的人。但要他們欣賞自己,談何容易?因為,他們眼中看出去的自己,就是不如人呀!而我做的,就是先把對話的焦點,放在這孩子想要受歡迎背後的正向意圖,也就是「希望變得更厲害」。接著,再好奇地問他:「努力做了些什麼,讓自己變強?」

讓我們一起把作業完成吧!

老實說,幼兒園階段的學習內容都很簡單,就算是回家作業,也沒必要太認真看待。然而,我仍慎重以對,從小細心呵護孩子那份對學習的初始熱情。至少,讓她持續對回家作業或課業學習產生正向的情感連結,而非認為是份苦差事。

頂尖對決,心智就是決勝關鍵

為什麼,有的人在關鍵時刻退縮不前,有的人,則能把握良機、致勝一擊?這一切都與你如何思考有關。《像冠軍一樣思考》這本書,就是透過運動場上的實例,提供你穩紮穩打、漸次提升的思維方式,逐漸改變你的思考習慣,鍛鍊自己的心智能力。心智的進化,會將你推向極限邊緣,甚至,超越極限。

讓孩子感到自己有多糟,不會讓孩子變得比較好

我們誤以為「知錯」了,就會「能改」,事實上,不一定如此,通常有兩個原因:第一,雖然知錯,但不知道如何改起;而第二的原因,與第一個環環相扣,行為的背後都有著未被辨識出來的「正向意圖」。

孩子說要拿數位裝置寫作業、查資料、交報告,如何管理?

我們得先理解,孩子在遠端連線的課程中會分心,是正常的。過去一年,我也買了許多線上課程,也常邊上課邊做別的事,一心多用。當然,該要求的事,還是得要求。我建議他,可以用「正向聚焦」來介入這個問題行為,該怎麼做呢?

教訓孩子前,先讓孩子感到安全

請讓孩子知道,你找他來談話,不是要指責或處罰他,而是想幫助他。你會這麼說:「我觀察到你在班上與同學互動時,時常發生衝突。我想,你一定也想與同學和平相處,你一定也希望自己是受歡迎的,所以,我想提供你一些協助。」

最新文章

Google search engine

熱門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