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當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

《小刺蝟的心情研究日記》就是一本帶你深入探索自我、拓展覺察的自助手冊。不同的是,你面對的不是一個專業人員,而是一本書裡的各種問題。你只要認真思考、誠實作答,就會更懂得自己。

補習,需要嗎?如何評估孩子的補習需求?

不少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不斷接收「不補習不行」的「恐嚇訊息」的轟炸,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便把補習當做孩子學習中的必要安排。然而,補習不是萬靈丹,但若能與孩子一同討論,釐清孩子的課業困難與需求,補習也確實能夠拯救孩子的學習表現。然而,比補習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要有改善學習表現的動機。

需要治療的不是孩子,而是這個社會

李醫師在我眼中,是個真心關愛孩子且有正義感的大人。她在《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一書中,不斷為過動兒說話。除了批判過動症的診斷過程過度粗糙外,更挑戰過動症的診斷準則本身——沒把兒童的天性與需求考慮在內,只從大人的眼光來界定這個疾病。

面對成年子女:父母大膽放手,讓孩子自我負責吧!

有智慧的愛,是在孩子逐漸長大後,允許孩子用自己的姿態飛翔;相信孩子能為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同時,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起完全的責任。如果你也有個令你擔心的成年子女,你的功課就是學習放手,讓孩子自我負責。

總是讀同一本書,煩不煩呀?

本以為,從小與孩子親子共讀,是要訓練孩子的閱讀能力。後來卻發現,透過孩子選擇與偏好的讀物,有機會窺見孩子的內心世界——那個他不曾向大人透露的情感與渴望。原來,孩子才是一本書,每天反覆翻閱,也是百讀不厭。

能夠相愛,誰想相殺?學習更有智慧地面對親情難題

能夠相愛,誰想相殺。閱讀《那18張傳票》這本書的每一個案例,都感到沉重。然而,也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思考家庭與親情的價值,更學會有智慧地面對親情中的難題。就算不能好聚,也該好散,別讓任何人成了犧牲品。

「為什麼他在這裡抽煙?」當孩子成為正義魔人時

擁有正義感沒有錯,我期待孩子能夠路見不平、仗義執言;然而,我也希望孩子更有智慧地展現正義:首先,孩子需要學習,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再指出他人的過錯。也就是,先顧慮到自己是否會因此受到傷害。其次,孩子需要學習,透過合宜的表達方式,指出他人的過錯。也就是,能顧慮到他人的顏面,或者在場的氣氛。

允許自己由內而外、有意識地放鬆

我們需要有意識地覺察此刻自己的內在,也就是「刻意」;因為刻意,才有可能打破原有的慣性,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建立能自我安頓的新行為模式。展誥寫的《刻意放鬆》這本書,我相當期待。整本書就是要引領你進入內心平靜的境界,而做法就是帶著意識(也就是「刻意」)去觀察、照顧與安頓自己的身體、心理與生活。在每一個片刻,安住當下,那瞬間,你就能感受到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