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頭換面的人生,他是怎麼做到的?

-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103123/

多年前的一個晚上,志仲北上訪友,順道來聽了一場我在某校的親職教育講座。會後,他來和我相認,給了我一些聽講後的回饋。

我告訴他,更早之前,我曾經在某校的研習中,也聽過他的分享,印象深刻,但當時沒有鼓起勇氣去找他交談。

事實上,早在我還在學校任教時,我與他就有一面之緣。當時,同事邀請他到校帶領學生「自由書寫」。課程結束後,他來到辦公室;我對他熱情打招呼,他卻只是面無表情地點個頭。

當時,我很疑惑,這個人如此冷漠,是如何帶領心理工作的呢?

後來,當我們有機會聊更多時,他總是說,他給人的印象就是「冷漠」,希望我不會介意。實際和他接觸後,發現,其實他只是外表嚴肅,不善社交,內心是熱情的,有許多想法可以分享。

正如同在本書中寫到的一則又一則的生命故事,談的是他如何從谷底反彈,逐漸蛻變的經歷。而在轉化與成長的過程中,有幾個對他而言最有感,也幫最大的工具或練習,包括清單、寫信、自由書寫,以及靜心等,他也在這本《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一書中,帶領讀者一一練習。

既然是技巧練習或工具運用,大概是一本心理成長的工具書吧!然而,當我細讀內容,令我最有感的卻是志仲在其中分享的生命故事。一方面,志仲在書中列出這些工具的操作步驟;另一方面,他也邊娓娓道來自己的某些際遇、遇到的某些人,現在回頭省視帶來的啟發。

書中提到:「理解會帶來接納」,我是特別同意的。助人工作常在幫助當事人自我理解,進而能自我接納。

志仲在書中自我揭露,他是一個容易放棄的人。這原本是令他感到困擾的特質(或行為模式),但當他能深入理解,並看見放棄背的後原來是份名為「彈性」的資源,讓他有機會更快地跳脫困局(博士班畢業後找不到工作),進而嘗試新的可能;於是,他開始能接納自己的放棄,並懂得有意識的放棄(放過自己),而非被慣性的放棄(做不到就逃避)給再度困住。

如果你是一個沒有目標、缺乏熱情、自信不足,甚至時常裹足退縮,卻又為此自我厭惡的人,你會對本書分享的每一則故事深感共鳴,甚至找到一些再度向前的力量。

讀這本書很療癒,字裡行間傳遞出安定的氣息,而非如某些心理勵志書籍不斷鼓吹你要如何向前衝,常令人倍感壓力。要讓讀者有如此閱讀體驗,作者本身也得內心安定才行。

就我所知,這幾年志仲除了演講之外,也做了許多不同的嘗試,包括:寫臉書粉絲專頁、開直播、刻意找人聚會、搬家等,甚至,提筆撰寫這本書,都是他的生活實驗。這些嘗試都是有意識的選擇,而非如過去是迫於無奈。

因為充分自我接納,而願意允許更多可能性發生在自己的生命中,就此改頭換面,生命更加豐富圓滿。

(本文為《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究竟出版,2023)一書推薦序)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書,為2018~2023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