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

又來了!動不動就發生霸凌,是怎樣?

不是每一件人際衝突或攻擊行為,都會被認定為霸凌。教育部對於校園霸凌有一定的定義,必須符合「持續性」、「侵害行為」、「故意行為」及「造成損害」等要件。然而,即使如此,要判定是否為校園霸凌,仍然有許多模糊空間,即使由學校所設的「校園霸凌事件防制小組」調查認定,也有可能誤判。

關於霸凌,我們理解得太少,誤解卻太多

我們卻忽略了霸凌現象的本質,其實是團體中瀰漫著一股恐懼的氛圍。因為,除了霸凌者和被霸凌者,霸凌情事要能形成並持續,還有一個要素,就是旁觀者的冷漠與袖手旁觀。

網路霸凌:當孩子在網路上攻擊別人時,怎麼辦?

幾乎任何孩子都有可能成為網路霸凌的加害人而不自知。他們以為自己只是留言附和,與大夥兒一起批評某人,轉傳關於某人的影像或謠言,或者就只是對某則貼文按讚而已,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然而,在按下「送出」鍵的那一刻,可能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新文章

Google search engine

熱門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