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

疫情世代:在病毒危機中成長的孩子們

防疫本是醫療或公共衛生議題,但疫情的衝擊卻是全面性的。當人們原本的生活型態被迫大幅度改變時,也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到這個時期兒童或青少年的認知、情緒與社會發展。有些影響可能是立即可見的,但有些卻可能得長期關注,才會被發現。

走向身為父親的自我覺察之路

我認為,本書最精彩之處,是仁廷對「父性」與「父職」等概念的論述,這是坊間教養書中鮮少提及的。拜讀這個章節,能讓身為父親者,深刻自我反思——如何保有父性傳統中的美好特質,同時與孩子及家人有著親密的連結。

五步驟,陪伴孩子長出因應挫敗的本事

人遇到了困難,會設法去解決,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如果是解決不了的事情呢?我始終覺得,比起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因應問題」。所謂因應問題,就是知道當前的困境並非一時半刻能夠移除,但仍有勇氣去面對,並能與困境共處,最終能從中學習與成長,甚至超越困境。

不是孩子思想偏差,是你無法認同——如何回應孩子「比較特別」的觀點?

我不喜歡用「偏差」或「錯誤」來形容孩子的思考模式,很多所謂的偏差觀念只不過是非主流,或不被大人世界所認同,而不一定絕對是「錯」的。孩子們的某些想法只不過是比較「獨特」罷了。

最新文章

Google search engine

熱門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