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多一點、管少一點,如何拿捏「剛剛好的距離」?

-

圖片來源:该图片由Dim HouPixabay上发布

青少年的家長,常感到相當矛盾。

一方面,「吾家有女(兒)初長成」,孩子要轉大人了,該為孩子感到開心,並充滿期待。另一方面,青春期孩子的大腦混亂衝動,常管不住自己的言行,大小問題不斷,總令父母操心不已。

更令家長困惑的,是孩子明明還很需要大人協助,但卻時常把大人給一腳踢開,要如何和孩子保持良性互動呢?

就我長期觀察,青少年家長的煩惱,常來自於對孩子身心巨變的「不適應」。突然間,孩子不只身形不同了,連講話的語氣和態度都不若從前。青少年不再撒嬌、不再愛分享,總表現出一副人家欠錢沒還的表情,連回答問題也都面露不耐,直叫家長抓狂。

許多家長內心嚴重失落,只想把過去那個可愛的孩子找回來,親子關係能回到從前般親暱。問題是,回不來了!父母若不能及早調整心態、接受現實,恐怕只能在失望與挫敗中度日。

我記得,高中時,有一次與父親出門吃飯。吃過飯,父親問我好吃嗎?沒等我回答,父親就接著說:「還好、都可以」。

我內心一驚:「他怎麼知道我正要說這句話?」

父親一派輕鬆,笑著說:「我常常問你什麼,你都回答我這些呀!」我這才意識到,對耶!我常把這些精簡的詞語掛在嘴邊。事實上,我不討厭和父母出門,與父母相處也算自在,然而,我就是習慣這麼說。

我沒有惡意,但就是想要這麼說。

很多時候,青少年回應父母的態度,真的沒有惡意,但是卻很容易被解讀為「愛理不理」、「沒大沒小」、「目中無人」、「毫不在乎」等。然而,如果你能像我父母那般,接受孩子現在就是這副德性,允許孩子可以這樣表達,彼此仍能相安無事地相處,那你肯定是相當有智慧的。

當我看到尚瑞君老師的新書《剛剛好的距離》的書名時,我就笑了!因為,與青少年孩子相處,最需要也最難拿捏的,就是「剛剛好的距離」。

我常對青少年的家長說:「孩子長大了,別管太多!」有的家長聽了之後,就此放手不管,對孩子不聞不問;看似尊重信任,事實上過沒幾天,就又受不了,回到過去的緊迫盯人。

為什麼?

因為,你若都不管,孩子肯定越界出事,當家長的可承受不起,於是就此認定「青少年是不可信任的生物」。然而,「別管太多」絕非「全都不管」;而是,你需要重新檢視對於孩子的規範和要求,哪些方面是絕對不能抵觸的,哪些地方是允許孩子有自主的空間。

《剛剛好的距離》是一本與青少年相處的教戰守則,是作者尚瑞君與她兩位青春期階段孩子過招的心路歷程與心得分享。裡頭談到的,都是青少年家長的痛點,你肯定會點頭如搗蒜,也會期待從中獲得解方或指引。

正如書中不斷強調的,想與孩子的心更靠近,或許,你得先與孩子拉遠距離。    

畢竟,有距離,才有美感呀!

(本文為《剛剛好的距離:設立關愛界線,家有青少年的親子相處指南》(時報出版,2022)一書推薦序)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書,為2018~2023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