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好朋友」的啟示:每個人都活在自己虛構的幻象中,尋求離苦得樂

-

圖片來源:公視粉絲團

如果,有一個隨身攜帶的工具,可以有效地改變你的感官經驗,讓你只看到你想看到的畫面,只聽到你想聽到的聲音,只接觸到你喜歡的感覺,你是否想要試試呢?

台劇「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系列《恭請光臨曾賈府喜事》中,女主角安安為了避免罹患當時流行的「中年消失症」,急著結婚生子。為了與媽寶男友孝銘步入婚姻,並面對難搞的未來婆婆,她使用高科技產品「婚姻好朋友」——號稱可以改變人的視、聽、觸等感官經驗的儀器,因應婚姻中的各種挑戰。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安安大概不會想結婚生子。沒辦法,中年消失症太可怕,只有生個孩子才能倖免。而安安家信奉的「真神教」標榜,孩子需在「正常家庭」中出生與成長,嚴格禁止婚前懷孕、婚後避孕等違反自然的行為。

安安在拋下女性婚姻及生育的自主權同時,有了「婚姻好朋友」助攻,安安在這段勉強的婚姻關係中,可以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想聽到的,與想感覺到的。婚姻中的種種限制與痛苦,全都消失了。

到後來,安安完全活在一個美好卻極度扭曲的世界中。

圖片來源:公視粉絲團

你看到、聽到、感覺到的,就是這個世界的真相嗎?

不用等婚姻好朋友發明,其實,你的身上早已配備運作良好的婚姻好朋友。

想一想,每天,你看到的、聽到的或感覺到的,真的就是這個世界的真實面貌嗎?

不!你只是活在自己主觀的真相之中。

例如,我和我太太都不喜歡人多擁擠的地方。有一次,我們到風景區去,準備買午餐,攤販前大排長龍。我皺著眉說:「天呀!人這麼多,是要排多久?」,接著,我轉身想走。而我太太則說:「哇!人很多,不過應該很快就會輪到了啦!」她顯然想繼續排隊。

其實人潮是一樣多的,但我無法忍受,不想排隊,太太則是願意耐心等待,為什麼?因為,人潮引發我內心不自在的程度很高,但對我太太而言,則是還好。

在此同時,由我們的眼睛看出去的畫面,其實也不一樣。我看到的,人不僅很多,畫面又擠又滿又大,直向我逼近,令人窒息。在我太太的視覺畫面中,人雖然也不少,但相對我是比較寬鬆,畫面較小、較遠。

感官經驗不同,內在感受也不同

正因為感官經驗不同,帶給我們的情緒感受也不同,行為反應與選擇當然不同。每個人都在這個客觀世界上,活在自己的主觀體驗中。

再舉個例子,你和同事一起被上司責罵。下班後,同事看起來一派輕鬆,你則是餘怒未平。你問同事,被老闆罵,怎麼心情如此平靜?同事回答你:「就…..還好呀!」

而你心裡想:「哪裡還好?」

此刻,如果你和同事一起回想起,剛剛上司罵你們的話語,你內在聽見的聲音,肯定是又大聲、又清晰、又強烈,而且,聲音離你很近;但同事回想起的聲音,可能比較小聲、模糊、輕微,聲音距離較遠。

那麼,為什麼同樣的刺激,引發人們的感官經驗卻不一樣呢?

原因很複雜,可能是與生俱來的氣質,可能是成長背景和生活經驗的影響,以及,一個人是否透過後天學習,透過某些慣用的方式調控情緒狀態,也有關連。

感官經驗雖然失真,卻是有功能的

不論如何,這些主觀的感官經驗,總是在為個體的生存適應而服務。它們不會把從外界接收到的訊息照單全收,而是經過刪減、扭曲或轉化後,再呈現給你;目的是要保護你,讓你免於痛苦,避開危險,或者感到滿足。

愛抱怨的人,腦袋裡常浮現自己受苦的畫面;於是他可以不斷訴苦,引起他人關注,而感受到溫暖,但往往也會惹人厭。

樂觀的人,腦袋裡常浮現自己幸運時的畫面;他因此感到滿足與感恩,也願意將這份幸福傳遞出去,幫助更多的人,往往招來更多好運。

事實上,我們根本不需要「婚姻好朋友」,因為,你大腦的想像力,就能有意識地調整你的感官經驗,引發截然不同的情緒感受。

這正是我在NLP(神經語言程式學)中,最大的學習與體悟。而我在心理諮商與助人工作中,也不斷使用類似技巧來幫助人們改善情緒困擾。

用更有效的幻象,因應世間的痛苦

舉例來說,如果你很怕蛇(我就是如此),想到蛇的畫面就恐懼。那麼,我會先請你,在腦海裡想像蛇的畫面。我會問你,這畫面裡有什麼?畫面有多大?離你多近?是動態的還是靜態的?彩色或黑白?

接著,我請你試著發揮想像力,先把畫面推遠,再把畫面縮小,又把它變成靜止,然後變黑、變淡,最後想像這個畫面像拼圖一樣碎裂,一片一片地瓦解掉。

我會請你反覆體驗這個練習幾次,直到你想不太起這個畫面,或者想起這個畫面,已經沒什麼感覺了為止。

當然,我也可以從身體感覺著手,找出這份恐懼所在的身體部位,然後用類似的手法調整。當你感到身體輕鬆時,恐懼感自然減低。請你再次想起那個當時令你恐懼的畫面,你的情緒感受(甚至後續的想法),都會一起有所不同。

承認吧!你根本不需要「婚姻好朋友」,那只是戲裡用來諷刺婚姻荒謬的象徵。而我們自己就是婚姻好朋友,因為我們都活在自己虛構的幻象中;只是,你是否入戲太深,或者能夠意識得到,且妥善運用它。

當你學會調整感官經驗時,你依然活在幻象中,但,這個幻象可能更符合現實,不會如此困擾你,甚至還對你大有幫助。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書,為2018~2023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