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親職教養
育兒路上
人類心理
知道做到
愛上自己
心理助人
教育現場
學習輔導
生涯規劃
脫癮而出
與我聯繫
搜索
親職教養
育兒路上
人類心理
知道做到
愛上自己
心理助人
教育現場
學習輔導
生涯規劃
脫癮而出
與我聯繫
Enter your search query...
搜尋文章
自我覺察
人類心理
面對悔恨,你需要的是更多理解
回溯是為了促進「理解」。當我們能站在不一樣的角度,用更全貌的眼光,來看待曾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時,通常會發展出不一樣的觀點。像是,發現當初的自己,是多麼無能為力;也發現身旁的人,當時有著不得已的苦衷。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31 3 月, 2025
心理助人
那些你不想要的,終究需要去面對並接納
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長期得不到大人的接納,他也會自動地把那個不討喜的部分,給封印起來。有的孩子會表現乖巧,透過這種方式討好大人。長久下來,他將很會察言觀色,同時,對人服從卻缺乏主見,終其一生活在別人的眼光中。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24 1 月, 2025
親職教養
能有多自律,才有多自由
管多一點、還是管少一點?一直都是青少年家長最煩惱的事情。該如何拿捏分寸,沒有絕對的標準,需視每個孩子的個別狀況而定;同時,也牽涉到家庭文化,以及父母本身的教養觀與價值觀。事實上,什麼都不管,對於青少年並非是最好的。真正的自由,不只要建立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上,更積極的是要能管理好自身的任務,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19 12 月, 2024
人類心理
當下的覺察,讓你獲得再次選擇的機會
覺察就是「知道自己怎麼了」,涉及了「刻意」及「留意」的過程。「刻意」意味著,覺察需要花費力氣,有意識地去注意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好讓自己的慣性反應停下來。「留意」指的是,你得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某些焦點上,例如身體感覺、情緒感受、思緒念頭、環境刺激,或者反覆出現的行為模式等。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18 10 月, 2024
親職教養
即使孩子渾身帶刺,也要用愛溫柔擁抱
我們要做的,不是拔除孩子身上的每一根尖刺,而是設法軟化它們。最好的軟化劑,就是「愛」。如何去愛?具體的表現便是理解、接納、允許、包容、肯定與欣賞等。如此,你才有可能更靠近孩子,進而擁抱孩子,讓彼此都感到溫暖。一個不小心,你更會發現,真正渾身帶刺的,其實是身為家長的我們。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22 8 月, 2024
Uncategorized
不是「做不到」,而是「還沒做到」
女兒的才藝課老師,提到班上比較特殊的孩子,不會說他「很會分心」,而是說他「還在學習如何更專心」;不會說他「很愛干擾秩序」,而是說他「還在學習如何遵守遊戲規則」。而對我女兒,老師則是說:「你還在學習如何更大方一點。」這樣的表達方式,正在傳遞一分信念:「你不是做不到,而是還沒學會。」這便是成長型思維。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25 6 月, 2024
心理助人
走在改過自新的路上,其實困難重重
不論對自己或對他人,想要變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唯有人與人之間深深的接納與信任,能夠真正療癒一個人內心的孤單、挫折、怨懟、委屈及憤怒。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3 6 月, 2024
人類心理
掌握四步驟,做好向上溝通
關於向上溝通,請記得,理解是溝通的關鍵。長輩或師長通常最在乎的就是態度,也就是,他們希望被尊重。於是,你需要帶著誠懇的態度,透過找對時機、陳述事實、關注情感、表達訴求四個步驟與對方互動。而溝通通常不會一次就成功,尤其是面對自己父母,拉長戰線,累積成果取得他們的信任。而最後,如果父母就是不願意支持,你也得接受。試著去理解他們的想法與苦衷,理解能幫助你接納現狀,依然帶著夢想前行。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31 5 月, 2024
1
2
3
...
6
6的1頁
最新文章
面對悔恨,你需要的是更多理解
31 3 月, 2025
修正直覺偏見,享受人際連結的美好
27 3 月, 2025
為什麼孩子不配合?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配合
10 3 月, 2025
孩子愛罵髒話、爆粗口,如何引導?
21 2 月, 2025
那些你不想要的,終究需要去面對並接納
24 1 月, 2025
熱門文章分類
親職教養
118
人類心理
117
心理助人
63
教育現場
40
學習輔導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