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不如一代,現在的孩子很有事?

-

前一陣子時常被老師或家長問到,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情緒或行為困擾問題特別多,過去都不會這樣?

曾有一位國中老師向我抱怨他的不解與委屈,現在的教育氛圍總是要師長的包容、尊重與同理孩子,而不是要求孩子自己學著成熟與獨立!

他忿忿不平地說:「以前我們唸書時都是接受高壓式的教育,不也好好的?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問題卻這麼多?老師碰不得也罵不能,只能一再讓步?」

比起過去,現今學校中的孩子比較有事嗎? 

— 

過去的孩子(也就是這一代的成人)不是沒困擾、沒狀況,而是沒被辨識出來,或不被當一回事可能有以下幾個理由:

(一)過去心理衛生知識不若現在普及與正確,學生的情緒或行為困擾,或者在學校中的適應欠佳狀況,常被視為「不乖、怪異與叛逆」,往往被處罰而不是被協助。

(二)過去許多情緒、行為或精神困擾的孩子,常因為課業跟不上而被留級或退學,最後在教育體系中消失。現在的教育強調人權與零拒絕,孩子的問題容易一再地在校園中被看見。

(三)在學校裡,孩子若有心理困擾,很少會讓別人知道,就算有在接受輔導協助也會盡量隱藏,因為很丟臉,這在古今皆然(現在可能好一點)。因此,許多人在學生時代會「誤認」為同學們都過得健康快樂。

(四)過去的升學機會狹窄,在那個連初中都要考試入學的時代,身心異常強壯者自然才能熬得過考試壓力,殺出重圍成為人生勝利組。能當老師人,求學路自然一帆風順,他們的同學也就頭好壯壯居多。而那些沒能繼續升學的呢?不干我的事呀!

在過去,有事的學生不是不存在,而是沒被看見。就像在兒少保護、性平教育等法規制度逐一建立後,家暴、兒虐、性侵等案件通報量暴增,過去不當一回事的都紛紛浮出檯面了。

— 

接著談談教養方式吧!以前的孩子可以高壓管教都沒事,而現在的孩子卻得溫柔對待,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比較有事嗎?

(一)剛才說過了,在過去,能繼續留在教育體系中的常是身心異常強壯的人生勝利組,禁得起高壓式的教育,但不代表高壓管教就是比較正確的教育方式。有多少人在高壓管教下成了犧牲者,因而適應不良自動(或被迫)離開校園呢?

(二)高壓管教並非就無法與尊重、包容、同理等軟性的管教態度並存,許多嚴厲的教師仍能將班級帶得很好。重要的是在面對班級群體時能建立規範明確的威信,面對特殊狀況的孩子時又能彈性以對,提供協助。如果做不到這樣,所謂的高壓管教只是顯示出師長的偷懶與無能。

(三)過去在高壓管教下生存良好的人(就是那些看似身心異常強壯者),現在真的過得比較好嗎?他們的腦袋裡常充斥著框架與教條,內心常匱乏無力,老愛抱怨、指責與批評,卻又安於現狀不願冒險,更無視自己的熱情與夢想。這些人會不會還比較有事?

— 

同時,我也得說,現在的孩子確實很有事!

比起上一代,他們更能打破框架、敞開心胸、接納多元,更具冒險精神,更能創意搞怪,更願意關心與參與公民事務,這得拜校園裡越來越多尊重、包容與同理的氛圍所賜。

改變世界的力量常來自於那些特立獨行且不安於現狀的人。師長是該支持他們還是把他們全都壓下去?

然而,比起過去的一輩,現在的孩子處於更多的不安與焦慮之中一切都變化得太快,所有的事情都說不定也沒把握。社會與經濟體制不斷崩解與重生,人人有機會受教育,求職謀生卻大不易;孩子的生涯發展充滿不確定,難以用過去直線性的思考方式看待人生。

身處高度不確定的現代社會中,孩子們得發展出更大的彈性去面對變動,得擁有更強大的心念去面對內心的不安。然而,他們的許多師長卻仍想沿用過去的思維與方式教育孩子,仍想把孩子塑造成充滿制約思想與內心匱乏無力的考試機器人。

現今的孩子們,不有事才奇怪!

(本文撰寫於2015年8月6日)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書,為2018~2023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