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輔導諮商的售後服務

-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最近,有幾位畢業生不約而同回來學校找我。

通常會回來「探視」學校輔導老師的,以過去的個案居多,通常是那些曾經接受長期晤談與追蹤的個案。

一位孩子一進門就往我這兒走來,邊落淚邊說:「老師,還是這兒比較溫暖!」她畢業兩年,正在北部念大學,但學校還沒開學。高中時,她絕口不談關於自己的事情,即使任誰都看得出來她過得不是很好。

「好,慢慢說,發生什麼事了?」我將她帶進會談室,聽她哭訴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原來,是失戀了!

這是她第一次談起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前一陣子,接到一通電話。電話裡傳來虛弱的聲音:「老師,我是○○○,現在方便去找你嗎?」

我問:「到學校來嗎?」他說:「對!我覺得快要失控了,我需要有人協助我。」

「好吧!你快過來,我在這兒等著。」我決定放下手邊的工作。

暑假,一位畢業已久的學生回來。

他沒有繼續升學,在餐飲店打工,逐步成為店裡的正式員工,我為他感到高興。聊著聊著,他談起最近自己的身心狀況—嚴重失眠、胡思亂想,常聽到怪異的聲音,一點風吹草動就驚恐不已。

我頓時發現,他回來學校找我,不是來向我分享自己的近況有多好,而是想讓我知道,他過得並不如意。

這只是其中幾例,每年都會有類似狀況的孩子回來。他們或許剛畢業,或許畢業了幾年,也或許沒能讀完高中就離開學校了,回來,大多是為了「取暖」。

高中期間,他們的狀況就已起伏不定。會來到我這兒,或許是師長轉介,或許是同學通風報信。總之,都不是自願的。

處於青少年階段的他們,從來不願意告訴我太多關於自己的事情。每次會談,時常冷淡地應付我。我試著告訴他們:「給自己一個機會,讓我來協助你,好嗎?」他們會說:「不用了,我很好!」或者「你幫不了我的」。

確實,面對這種情境,我束手無策。我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偶而找來關心一下,或者在他們出現危機時,介入處理一下。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斷斷續續地談著、互動著;很快地,再看著他們離開校園,走往人生下一站。

事實上,在離開校園的那一刻,他們的狀況仍然令人擔憂。

而今,孩子們回來了。跟以往不同,這次有求助意願了!他們告訴我,現在身邊沒人可以找,相當無助!

面對已經離開校園的孩子,「該幫,還是不幫?」,當然要幫!問題是,「如何幫?幫到何種地步?」每當畢業的孩子回來求助時,我腦中總會不斷地如此盤算著。

成功的輔導與諮商,最終是要讓個案不再需要助人者,而能夠靠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人生路。

然而,此時此刻,孩子在我們的輔導與諮商關係結束時,才開始真正需要我。我很氣餒,過去的各種介入,彷彿是瞎忙一場。

一方面,我氣這些孩子,當初為什麼不願意接受協助,而到了畢業後才想到回來求助?同時,我也很欣慰,孩子們在外頭遇到困難了,知道主動尋求支援,這不也是一種獨立與解決問題的表現嗎?

人們總是在被需要中體認到自己的價值。被拒絕了一百次,孩子只要願意回來找你幫忙一次,就足以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即使已經不再是我服務的範圍了,又怎能不伸出援手呢?

何況,輔導工作是做口碑的,售後服務當然不能馬虎。

常聽到人們說:「對青少年的輔導與諮商工作不是立竿見影的」。有時候,我會對這個論點感到不服氣,總想找出快速有效的方法去幫助孩子們。然而,平心而論,這份不服氣,往往只是要向個案以外的人證明自己的效能以及存在的價值。

助人療效是否得以發揮,時機是個關鍵。在錯誤的時機,提供再高品質的協助,也常是挫敗收場。就像當你酒足飯飽時,美食當前,也無法讓你食指大動。

怎樣的時機是恰到好處的呢?往往是個案的困擾大到自己無法應付,而同時身邊剛好有著可以信任的關係與資源時——這兩項因素缺一不可。

身體的病痛我們懂得趕快去就醫,但當遇到心理困境時,人們常會死撐著,總想著有辦法靠著自己的力量去克服,這是人的韌性。

就在撐不住並處於瀕臨崩潰邊緣時,還得觀察身邊是否有值得信任的人可以提供協助。尤其是這些孩子,困擾本身就來自於人際關係,在成長過程中,就常處在高風險的情感關係中—緊張衝突、不安全、一再被拋棄、背叛,或充滿負面評價。

對他們而言,要重新信任一個人是如此的困難。即使有人釋放再多的善意,他們也得穿戴起面具與盔甲,顯現出一副毫不在意或不需要你多慮的樣子。

而在這一段他們身著盔甲與我們互動的過程中,我們帶給這些孩子的,正是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大師Yalom在其著作中所提到的,一段「矯正性的情緒經驗」(correc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如果在你對這個世界萬念俱灰時,有一個人(或一群人),願意用正向的眼光看待你並接納你;他們不會任意地為你的問題貼標籤,也不強迫你一定要接受他們的協助,在尊重你的同時,也總是熱情地邀請你,就算你拒絕他們一百次,他們仍然抱持相同的態度—他們沒有放棄你。

他們讓你相信,這樣穩定、安全與值得信任的關係是確實存在於你的生命中的,他們也讓你體認到,自己是值得被欣賞、被尊重,是重要而可貴的。

那麼,或許你會願意卸下盔甲,給自己,也給對方一個機會,讓自己的人生能過得更好。

只是,往往這段歷程,總是耗費許多時日。在穩固的情感連結建立好時,孩子往往已經畢業了。然而,這段歷程本身,就是一種療癒經驗,已經對孩子的人生起了巨大的影響了。

面對這些回來求助的孩子,即使我無法再提供孩子們深入的諮商服務,接下來,我可以做的,是在這段穩固的關係基礎上發揮影響力,引導他們進入另一段也值得信任的助人關係中,也就是增加他們接觸到更多矯正性情緒經驗的可能性。

這樣看來,過去這段期間所做的一切,不僅不是瞎忙一場,還是相當有意義的!

(本文撰寫於2016年9月25日,文中案例均經過改寫或虛構)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學校輔導教師,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E-mail:[email protected]

FB粉絲專頁:陳志恆 / 陪孩子走一段學習路(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最新力作《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新書上市中!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書,為2018~2023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