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力傾聽

-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只是聽人講話,真的那麼費力嗎?

從事助人工作後,才深刻明白,傾聽是很累人的!

我的工作之一,就是聽生活中遇到困境的人們說話。每次50分鐘,每天聽個幾回合。有時候,我會給點回應;有時候,我會提出一些問題;有時候,我會引導他們做些技巧;而有時候,我就只是專心地聆聽他們說些什麼。

傾聽很費力,是因為傾聽不單純只是聽。而是得用心體會對方故事中的情緒感受,用力理解對方內心世界裡的思考脈絡,並在腦中拼湊出一個故事的合理發展圖像;同時思索著,該如何回應對方,能讓對方感受到被理解,接著催化對方有更多的思考,激發更多的力量。


光是「聽懂」本身就不容易了!

先不論如何回應來訪者,或分析來訪者故事背後的問題。光是「聽懂」本身,就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了。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與來訪者是如此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成長背景與生活方式,自然對事情會有不同有信念/價值觀與因應模式,也就是,指引我們走在人生路上的腦中地圖根本長得不一樣。

接著,除了當下的交會,我們與來訪者其實處在迥異的時空環境中。你遭遇的困境我可能從來沒有聽說過,你腦中的內在圖像可能從沒在我腦中浮現過。

最後,我們與來訪者也許素昧平生,信任關係如此薄弱。你傾訴的內容中也許有所保留,你只說你想讓我知道的事,而我得拼拼湊湊才能貼近你的內心世界。

然而,在傾聽他人時,真正造成最大干擾又耗費力氣的,往往是傾聽者自己的狀態。


剛剛究竟聽到了些什麼?

有一回在與個案會談時,照慣例,我專注地看著個案,聽著個案訴說他的痛苦。

漸漸地,眼前個案的影像逐漸模糊,腦中的訊息開始雜亂紛飛。

一會兒,想起剛剛還沒寫好的計畫;一會兒,浮現出某位老師的臉孔,心裡盤算著等一下要跟他討論些什麼;一會兒,又回過神來,發現自己分心了。

而當我將注意力再度放到個案身上時,我的耳邊傳來一道自責的聲音:「剛剛怎麼可以把個案晾在一旁,去想些無關的事情?」我的自責,再度讓我無法專注聆聽。

此刻,我想知道,我怎麼會如此心不在焉?我盤算著,肯定是昨天太晚睡,今天精神狀況不好,最近工作壓力又大,雜事纏身,才會思緒混亂。

我告訴自己,放輕鬆、放輕鬆。

接著,我打了一個呵欠。我連忙察覺:「這樣對個案也太失禮了吧!」我得設法讓自己清醒一點。我喝了口水,挪動了一下自己的身體,但狀況仍然沒有改善。

我為我的難以專注感到焦慮不安,心情越來越煩躁。眼睛瞥向時鐘,只希望時間走快點,早點結束這難熬的時光。

時間到!我帶著挫敗的心情走出了會談室。坐在電腦螢幕前,打開個案紀錄檔案。我心想,剛剛究竟聽到了些什麼?


有限的心理能量,無限的雜事纏身

幾次這樣的經驗,我深刻體會到,當狀態不好時,是無力傾聽的!

許多心理助人工作者都有這樣的經驗:結束一天的工作後,便不太想開口。回到家後,家人說些什麼常是有聽沒有到;此時,只想放空。我們擺出專心聆聽的樣子,實際上眼前的訊息總是從一耳進,另一耳出。

當心理能量在工作中耗盡時,便不再有多餘的力氣分給家人親友了。

無奈,現在的助人工作者,很少可以時時處在高品質的身心狀態下與個案接觸。不論是社工、心理師或學校輔導教師,除了個案會談外,還得疲於應付許多上級交辦業務,有許多是無意義的文書工作,更多的是有理講不清的溝通協調。

每當在會談當下難以專注傾聽時,我們會敏銳地覺察到自己的狀態不佳,設法在當下調整自己。然而,往往天不從人願;就像學生時代,上課時瞌睡蟲來襲,用盡方法就是難敵睡神召喚,不爭氣地闔上了眼皮。

雜亂無章的思緒強迫性地在腦中盤旋,如失控般地來了又去、去了又來。我們不允許自己如此對個案不尊重,警覺地告訴自己:「不能這樣下去!」。我們對於自己沒能在當下與個案同在感到愧疚,然而,這些情緒又回過頭來破壞我們的專注。

幾十分鐘的天人交戰,直到送個案離開後才劃下休止符。此時,我們只能無力地癱軟在椅子上了。


案主、場域與助人者的狀態調控

在學習「簡快身心積極療法」時,老師不斷耳提面命的是,進行輔導會談前,要先做好狀態調控。狀態調控包括三個部分:

(一)案主狀態的調控:包括案主的求助意願、身心與情緒狀態、對關係的信任度、對助人歷程的理解程度、自我覺察程度、是否有侷限性信念……等方面的調控。案主的狀態調控是左右技術介入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二)場域狀態的調控:是否在合適與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環境下展開輔導會談。

(三)助人者本身狀態的調控:助人者需自我回答幾個問題,如「我對此案主有服務的意願嗎?」、「我此刻的身心狀態適合進入會談嗎?」、「我對處理案主的議題有把握嗎?」、「我是否能放空自己,不把自己的議題帶進會談?」……等,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才展開輔導會談。

這會兒揭示了,助人者本身的狀態沒有調整到位,諮商或治療介入的效果往往會大打折扣。

身為助人者,我還沒想到,究竟如何在繁瑣的文書業務與會談工作中取得平衡,而能在每次會談前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定位,在會談中用最高品質的身心狀態與個案專注地交流。

尤其是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緊急個案時,要求自己立刻轉換心理頻道,這是好艱難的功課呀!

至少,我可以做到的,是盡力做好規律的生活管理——充足睡眠、飲食均衡、定時運動。雖然壓力很大時也會想要自我放縱,不過,為了個案的福祉,還是多費點心囉!

(本文撰寫於2016年5月2日)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學校輔導教師,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E-mail:[email protected]

FB粉絲專頁:陳志恆 / 陪孩子走一段學習路(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書,為2018~2023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