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的霸凌行為,比你想像得還要嚴重與頻繁。
幾乎任何孩子都有可能成為網路霸凌的加害人而不自知。他們以為自己只是留言附和,與大夥兒一起批評某人,轉傳關於某人的影像或謠言,或者就只是對某則貼文按讚而已,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然而,在按下「送出」鍵的那一刻,可能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儘管,你不斷三申五令、耳提面命,孩子還是有可能不小心涉入網路霸凌。為了在事態惡化前,就能踩下煞車並止血,在孩子成年前,你必須讓孩子明白,你有權利知道孩子在網路上任何作為。
你擁有管理孩子帳號密碼的權限
許多專家都建議,如果孩子要開始使用任何需要申請個人帳號的網路內容,特別是社群平台,都應由家長代為設定帳號密碼,控管權限。你要讓孩子知道,原則上,你不會沒事去偷看孩子在網路上的活動,但如果發現不對勁,你還是有權力用孩子的帳號密碼,去瀏覽孩子的網路行蹤。
我不是要你當個控制狂,無時無刻監管著孩子的網路使用狀況;而是在信任孩子的同時,也該提高警覺,別掉以輕心。如果,你發現孩子在網路上,正用不雅的字眼攻擊或詆毀他人,或轉傳不當的圖片或影片,可能會讓某些人受到傷害,你絕不能坐視不管,得立即制止並與孩子理性討論。
不指責、不謾罵,與孩子理性討論
不指責、不謾罵,開誠布公是最高指導原則,可能的對話如下:
家長:「孩子,今天我看到你在臉書上,轉貼一則影片,是關於班上同學出醜的樣子,我覺得不是很適當。我想與你討論一下。」
孩子:「哪有?我覺得還好呀!」
家長:「你覺得還好呀!我很好奇,是什麼讓你想轉貼這段影片呢?」
孩子:「就…..大家都在瘋傳,就只是好玩而已啦!」
家長:「你的意思是,大家都在傳,所以你轉貼,也沒關係,是嗎?」
孩子:「嗯!應該是吧!」
家長:「我明白了,你只是想要跟著大家一起,參與同學們都在談論的話題。但是,你們這麼做,讓我有點擔心。你是否有思考過,那位同學若知道他的影片被轉傳成這樣,會有什麼感受呢?」
孩子:「我們是開玩笑的,應該不會怎麼樣吧!」
家長:「那麼,如果你是他,你會有什麼感覺呢?我猜,他會覺得很丟臉,但敢怒不敢言吧!」
家長:「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很多時候,我們的無心,卻可能鑄成難以挽回的大錯。之前,我也有和你分享過一些新聞,有人因為不堪網路霸凌,而選擇輕生。也有人因為參與網路霸凌,只是按讚或轉傳,卻成了被告,或需負起法律刑責。」
家長:「我這麼說,你有什麼想法或感覺呢?」
孩子:「我知道了,我這樣做不對。」
家長:「謝謝你願意反省,那麼,接下來,你該怎麼做,會比較好呢?」
孩子:「我會刪掉這則貼文。」
家長:「嗯!這是很正確的決定。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你也可以提醒其他同學,別再轉傳這則影片,並且,向當事人道歉。」
孩子:「好,我會思考一下!」
家長:「謝謝你願意與我討論,並決定用比較好的方式處理這件事。」
接著,請親眼確認孩子確實刪除不當的網路內容,並繼續保持順暢溝通。
有時候,你得採取更積極的行動
如果,你發現孩子已經長期在網路上,反覆地對某些弱勢同學,做出排擠、恐嚇、威脅、或毀謗等行為,例如,發起「反某人社團」或「反某人投票」,不單純是出自於好玩或從眾,更有惡意攻擊的意味。那麼,除了與孩子有上述的討論外,更要採取積極的行動,包括:
- 保持冷靜,避免指責孩子。
- 暫時限制或停止孩子使用網路。
- 與孩子討論該如何改善目前的狀況。
- 與學校師長聯繫,並帶著孩子向可能的受害者道歉。
- 了解孩子惡意攻擊背後的動機,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
平常溫和有禮的孩子,怎麼會在網路上攻擊同儕呢?
在網路上,人們可以與真實世界的形象判若兩人。許多父母師長想不通,平常溫和有禮的孩子,怎麼會在網路上散佈謠言、侮辱、毀謗或煽動同儕孤立他人呢?
一方面,網路的匿名特性,讓人感到外在監控降低,可以我行我素,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網路上一呼百應的效果,也常令參與霸凌的人,覺得責任分散。甚至,錯把傷害行為當做伸張正義,或因為「大家都這麼做」而合理化自己的暴行。
認真思考,也許,你我都曾是網路霸凌的共犯之一,我們與惡的距離,是如此接近。
我遇過許多惡霸級的青少年孩子,在他們恃強凌弱的惡行背後,常常有著脆弱的心靈。通常,有著被傷害過的經驗,背叛、排擠、羞辱、或暴力對待,可能發生在家庭,也可能發生在學校。長大後,他們學習到,使用暴力才能凌駕他人,讓他人順服;透過拳頭便能增加自己的影響力,獲得同儕尊重的眼光。
就這樣,他們成了霸凌者。
光有霸凌者,不足以構成霸凌;還得有被霸凌者和旁觀者。
在青少年的世界裡,誰容易成為被霸凌者呢?答案是,誰都有可能是。
誰都有可能成為那個倒楣的「箭靶」
哪天,你只是不小心說一句錯話,在班上發生了件糗事,就成了那個倒楣鬼,我常稱為「箭靶」。在一個人人都害怕被孤立的群體裡,箭靶的存在,說明自己是安全的,暫時免於被排擠的恐懼。
因此,有些人會開始加入霸凌的行列,「西瓜偎大邊」;而有些人,會選擇成為旁觀者,用事不關己的態度來保護自己。
由此可知,霸凌不只是大欺小、強欺弱而已;認真理解,是群體中蔓延著無形的恐懼。在青少年的同儕團體中,特別容易發生,理由很簡單:青少年階段有強烈的同儕歸屬需求,害怕被孤立、被排擠,也期待自己在眾人面前具有影響力。
所以,不只受害者,看似可惡的霸凌者也很需要被理解,因為,他們內心裡有著許多不能說的恐懼和擔心。
(本文節錄自《脫癮而出不迷網:寫給網路原生世代父母的教養書》(圓神出版,2022)一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