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之後,很容易為了孩子的事而惱怒,也容易為了孩子的問題而與另一半爭執。
最近有好幾次,我從書房走出來,經過女兒的「地盤」,看到她的書桌上一團亂,玩具、色筆或紙張等散落一地;來到了客廳,沙發上、地板上,隨處可見繪本、畫筆、小卡片和髮夾等,那些都是女兒的東西,我不禁感到煩躁起來。
我向太太抱怨:「講了好多次,女兒怎麼老愛四處亂丟東西呢?」
太太說:「她還是個孩子呀!」
「我知道,可是我已經提醒很多次了!」我又說:「你怎麼都不會生氣呢?」太太聳聳肩說:「還好吧!」
正當我既煩躁又納悶時,過去,我可能會繼續和太太爭辯,提醒太太重視女兒的問題行為。但現在,我會先將注意力從外在拉回我的身體及內心,關注與連結自己此刻的情緒狀態。
當我覺察到我不對勁時,我會先設法讓自己暫停下來,暫時停止對外界做出回應或動作,像是,暫停與太太爭辯,暫停碎念孩子。接下來,關注自己的身體感受,包括呼吸、心跳及身體各部位的感覺,不評價也不對抗,就只是靜靜地觀察與體驗,用這種方式陪伴自己;慢慢地,我會回到平靜。
這幾年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探索,我慢慢認識到,那些焦躁的情緒來自於對於無法掌控的失序感。而過去,一直以來我引以為傲的,就是我的自制力,我總是能把一切井然有序地掌握在手裡,而能在學業或工作上爭取好成績,藉此獲得他人的認同與肯定。
一旦遇到會讓我感到失序的情境——像是教養,孩子總是不按排理出牌,我便會感到慌亂,我擔心搞砸,然後,我會不被喜愛。當我試著用盡全力,讓一切回到我的掌握之中卻不可得時,我便加倍焦躁,進而惱怒不已。接著,我開始指責別人不好好配合,控訴他人不夠負責。
事實是,我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被觸發了,很直接地連結到過去的某些生存危機,進而啟動一系列的自我保護機制:戰鬥、逃亡或凍結。對我而言,常常是戰鬥,像是和太太激烈爭辯,對孩子碎念指責。
然而,當我能適時地暫停,承認、覺察、允許並陪伴自己的情緒與身體反應時,我也能慢慢平靜下來。當不再煩躁時,我的行動選項變多了,我可以決定:
(一)眼不見為淨,反正也不會影響到我的正常生活;
(二)自己動手把那些雜物全收拾起來,感到清爽舒適;
(三)和太太分享我那焦躁情緒反應背後的觸發機制;
(四)思考如何提醒女兒,練習把自己的東西歸位。
因為有過這些經驗,閱讀《情緒覺察:情緒要上來了,怎麼辦?從觸發到平靜,轉化關係衝突,找回內在安全感》一書讓我很有感。
我們常無意識地受到過去某些經驗的影響,啟動了一系列的情緒反應,陷入情緒風暴中,接著出現戰鬥、逃跑或凍結(可能還有癱瘓)等自我保護機制,作者蘇珊.坎貝爾稱這一系列的過程為觸發(trigger)。
而觸發的源頭常是成長過程中的悲慘或困苦際遇,也就是創傷經驗。我們以為往事已隨風飄散,事實上它們仍陰魂不散,與每個人糾纏不清,甚至帶來更多的困擾。
前一陣子討論度極高的網路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主角為了買檔車、改車、升級裝備以及吸引妹子,不斷借錢導致債台高築,害怕被人瞧不起又愛逞強,最後以悲劇收場。山道猴子的每一次決定都極不理智,其實都是被觸發的結果。
因為被前一任女友劈腿,而對親密關係充滿不安全感,於是嚴密監控現任女友的行蹤。當現任女友提到有人找她外拍,山道猴子立刻起疑心說:「你是不是都這樣背著我和別的男人聊天!」不管女友如何解釋,他都無法接受。
當下,他內在的恐懼被上一段受背叛的情感經驗觸發,於是對現任女友的言詞充滿攻擊性與不信任。直到現任女友終於受不了,也離開他了。但他仍不斷咒罵對方,卻不知道問題其實出在自己身上。
影片沒說到的是,或許山道猴子童年就有著一些陰影,不斷觸發他陷入缺乏安全感的情緒風暴中,再做出種種不明智的抉擇。
如果我們要善用前額葉皮質這個人類得天獨厚的寶物,就先得阻斷來自下層腦的情緒衝擊,在平靜安定之下,才有可能理性思考。
正因為創傷無所不在,創傷經驗的影響常不容易覺察或辨識,因此《情緒覺察:情緒要上來了,怎麼辦?從觸發到平靜,轉化關係衝突,找回內在安全感》書中談到的「觸發功課」就顯得格外重要。
如果你發現,你常因為某些小事而勃然大怒,為某些人的言行感到挫折受傷,或在某些處境下而感到委屈不平,進而攻擊或責怪他人,也可能是自我否定、自我傷害,而這類行為或情感模式反覆發生,事後總是讓你懊惱不已,那麼,你很需要去練習「觸發功課」。
本書中,作者蘇珊.坎貝爾將手把手地引導你透過觸發功課五步驟,承認與接納那些觸發反應,回溯與理解過去是如何影響現在的自己,在被觸發時能辨識並及時暫停具破壞性的行為,同時慈悲地陪伴自己的內在。
這需要一次又一次地練習,你也可以與你的家人或伴侶一起練習。逐漸地,你將越來越能夠在情緒風暴來臨時回到當下,重獲平靜,然後,你將擁有更多的選項,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本書為《情緒覺察:情緒要上來了,怎麼辦?從觸發到平靜,轉化關係衝突,找回內在安全感》(馬可孛羅文化,2023)一書推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