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一陣子,女兒又常吵著「我要媽媽,我不要爸爸」;對她母親有著極高的依賴,相對地則較為排斥我的陪伴或協助。
兩年前,孩子剛上幼兒園時,我曾經為此吃過苦頭,也感到失落與挫折。後來情況漸漸好轉,我日益獲得女兒的「接納」。
然而,好景不常,類似的劇情再度上演。
放學莫名生氣,把爸爸當空氣
平時,多半由我接送女兒上、放學。有一天,我去幼兒園接女兒回家,正等著她出來時,裡頭有幾位孩子見著我,和我熱情打招呼。
他們都是女兒班上的好朋友,曾來家裡玩過,因此與我有些熟識。看到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如此熱情,我的心裡開出一道彩虹。
唯獨有個人,始終表情冷酷;緩緩地背起書包,慢慢地走出教室。她連瞧我一眼都沒有,似乎把我當空氣。對,那個人就是我女兒。
我親切地問候她,並提起:「剛剛你的好多同學都跟我打招呼耶!」
「哼!我不要你說話!」女兒大聲說,我來不及反應:「什麼?」,她又說:「我就是不要你說!」
見她怒氣衝衝,好吧!不說就不說,我陪著她慢慢走回家。一進家門,他與太太熱情相擁,互訴思念,留我在一旁吃味地待著。
「我不要爸爸,我要媽媽!」
最近,有幾天早上,太太先出門上班,我接著準備帶女兒上學去。一瞬間,女兒不知為何悲從中來,落下眼淚,直說:「我想媽媽,我好想媽媽!」
我說:「媽媽已經去上班了呀!」
「可是,我很想媽媽呀!」女兒說著,眼淚不斷落下,整個臉都濕了。
「剛剛,你不是有和媽媽親親和抱抱過了嗎?」
「不夠不夠,我還想要!」女兒拼命搖頭。
「那爸爸給你抱抱,好嗎?」我說:「有爸爸陪著你呀!」
「我不要爸爸,我要媽媽!」
他的悲傷難以安撫,我只好說:「下午放學時,我讓媽媽去接你,好嗎?」她的情緒才慢慢冷靜下來。看來,她特別需要媽媽在身旁。
原本能做到的事,變得難以自行完成
女兒不只對母親的依賴程度大幅提高,許多本來可以做到的事情,也變得難以自行完成。像是,吃幾口飯就要人餵,不願意自己洗澡,還有,變得膽小,不敢自己去上廁所等。
有一回,我和女兒在家裡玩竹蜻蜓。竹蜻蜓飛到櫃子後面,怎麼找也找不到。我嘴裡唸著:「真是奇怪了,竹蜻蜓怎麼就這麼神奇地失蹤了?」
女兒突然跳到我的身上,緊緊抱著,一直說:「你不要講了,我會害怕。」原來,女兒聽到「失蹤」兩個字,感到很恐懼。問她為什麼恐懼,她又說不出來。那一整天,就算白天在家裡上廁所,也要人在旁邊陪著。
種種跡象,顯示女兒出現了退化反應,行為表現倒退了兩、三歲。
一開始,我們半開玩笑地說:「怎麼像小北鼻一樣呢!」
後來,我和太太討論過後,發現到她心裡似乎缺乏安全感。
孩子的行為退化,常與生活壓力或變動有關
幼童的行為退化相當常見,除了無法做到原本會做的事情之外,也會顯得過度焦慮、易受驚嚇,變得相當依賴、黏人或常哭鬧不休,晚上睡不好、常被惡夢驚醒,或者尿床等。
有的孩子,則是展現破壞行為,像是對人吼叫、摔東西、推打手足或同儕,因此受到責罵或懲罰,也藉此獲得大人的關注。
幼童的行為退化,常是因為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通常是生活中出現某些壓力源。
而檢視我們最近的生活,似乎沒有什麼太大變動。唯一的可能,也許是女兒快要從幼兒園畢業,準備進入小學了。
這段時期,我和太太時常向女兒提起,就要上小學的事。我們向她預告,上了小學會發生的事情,以及我們會如何要求他。本想讓她有個心理準備,反而令她倍感壓力。
而我想,幼兒園的老師們也會不斷提醒孩子:「就要上小學了」,並且用更高的標準要求孩子的表現,要孩子更加獨立。
允許孩子暫時退化,給予更多寬容與等待
這些都只是我們的觀察與猜想,或許有其他壓力源也說不定。不管如何,孩子的行為退化,顯示內心有著不安、焦慮或擔心。
這時候的孩子,是極度需要安全感的。
而原本偏愛媽媽的女兒,在當感到安全感不足時,就會不斷吵著要媽媽,不想要爸爸。我雖然感到失落,但也不斷安慰自己:「孩子不是不愛我,而是此刻更需要媽媽。」
於是,這一陣子,我們對孩子會有比較多的「允許」,並降低某些要求的標準。或者,仍會要求孩子做到,但會給予比較多的協助與陪伴。
而如果女兒早上出門前吵著要找媽媽時,我會請太太方便的話,下午去接女兒放學,也許女兒的心情會好一些。
退化是為了下一次的進化做準備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面對重重關卡,父母要能提供不同形式的陪伴或支持。幼童的語言能力有限,不一定能清楚表達,我們可以猜測性地試著幫他們說出內心話。若真的找不到答案,就只能繼續觀察,且戰且走。
無論如何,當孩子出現行為退化時,肯定是遇到了挑戰,內心感到恐懼與擔憂。那些擔憂在大人眼裡都是小事,但對幼童而言,卻如深不見底的萬丈深淵。
請不要斥責或嘲諷孩子:「以前做得到,現在怎麼都不會了?」,而是允許孩子暫時可以退化;暫時做得不夠好,也沒有關係。
父母的寬容與允許,能牢牢接住孩子內心的擔憂,帶給孩子滋養與支持;一旦安全感足夠了,孩子就有力量繼續往前走。
過了眼前這道檻,你將會看到孩子的進化,並且,繼續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