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教養

走向身為父親的自我覺察之路

我認為,本書最精彩之處,是仁廷對「父性」與「父職」等概念的論述,這是坊間教養書中鮮少提及的。拜讀這個章節,能讓身為父親者,深刻自我反思——如何保有父性傳統中的美好特質,同時與孩子及家人有著親密的連結。

網路霸凌:當孩子在網路上攻擊別人時,怎麼辦?

幾乎任何孩子都有可能成為網路霸凌的加害人而不自知。他們以為自己只是留言附和,與大夥兒一起批評某人,轉傳關於某人的影像或謠言,或者就只是對某則貼文按讚而已,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然而,在按下「送出」鍵的那一刻,可能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要孩子情緒冷靜前,你冷靜下來了嗎?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擁有情緒調節的能力,我們得對情緒調節擁有正確的觀念,同時,從大人自身做起。大人先安頓好自己,就有能力去協助孩子安頓情緒,進而回到平和、理性且能溝通對話的狀態。

媽媽,可以別再幫我道歉了嗎?

那些沒有被正確理解與善待的特殊孩子們,長期處在來自家庭及學校的毒性壓力下,對身心功能都會造成巨大損害。然而,只要身旁有成人人願意溫暖接納與穩定支持,哪怕只有一個人也好,都能對這些傷害具有緩衝功能,甚至,開啟正向循環。你,願意成為這樣的大人嗎?

讓孩子感到自己有多糟,不會讓孩子變得比較好

我們誤以為「知錯」了,就會「能改」,事實上,不一定如此,通常有兩個原因:第一,雖然知錯,但不知道如何改起;而第二的原因,與第一個環環相扣,行為的背後都有著未被辨識出來的「正向意圖」。

謝天謝地!是網路把孩子給接住了

手機網路只是媒介,雖有許多讓人著迷的元素存在,但真正的問題,還是人們的心理困擾。而孩子因為生活遭逢困境,內心長期缺乏價值感與歸屬感,因而身陷網路世界,做父母師長的,反而要感謝網路的神救援。

都是手機惹的禍?如何教導孩子避免3C網路的分心誘惑

我認為,要克服手機或數位裝置帶來分心的問題,唯一的方法不是靠意志力,而是「眼不見為淨」原則。也就是,在執行重要工作,或需要長時間專注時,別讓有趣又誘人的數位裝置放在你的身旁;最好,你不會看見它,甚至不容易取得它。

小學生難溝通?難道孩子的青春期提早到?

怎麼會有一本書,標榜要教父母如何與家中的小學生溝通互動呢?翻閱《家有小學生之親子溝通手冊》之後,我才豁然開朗。那些在青春期時才會出現的暴躁情緒、對立反抗、冷漠無言或拒絕溝通,早在小學階段就已經一一顯露,只是頻率不高,或者力道不強;再加上這個時期,孩子對父母的情感依賴程度高,讓父母誤以為小學生不難溝通。

最新文章

Google search engine

熱門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