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教養

真實面對關係中可能「不被需要」的失落

不論婚姻、家庭或職場,或者任何人際關係,都難免經歷變動與轉折。不同時期,每個人的角色與任務都會不同。你不能期待一直透過一樣的付出,獲得相同的回報;更不能期待,別人要永遠像過去那般依賴你。

管多一點、管少一點,如何拿捏「剛剛好的距離」?

就我長期觀察,青少年家長的煩惱,常來自於對孩子身心巨變的「不適應」。突然間,孩子不只身形不同了,連講話的語氣和態度都不若從前。青少年不再撒嬌、不再愛分享,總表現出一副人家欠錢沒還的表情,連回答問題也都面露不耐,直叫家長抓狂。

青少年愛詭辯、理由一大堆,就是不願意自我負責,怎麼辦?

溝通對話的目的,絕對不是要爭是非、講對錯。溝通對話的目的,是要能理解彼此,共同找出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當溝通成了爭辯是非對錯時,你來我往之間,談話便失焦了。因為,我們只急著去證明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

父母也得接受,有時候就是很難安慰得了孩子的心情

所謂接納孩子的內在,不只是貼近或觸碰孩子的情緒感受,更是允許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與步調,去消化與安頓自己的情緒。有時候,龐大且複雜的情緒,就是需要花更多時間去調適。這麼做,不只是接納孩子的情緒感受,更是傳達一份尊重與信任。

冷漠的大人與疏離的孩子

有些家長誤解了尊重的意涵。尊重並非只是對孩子表現出絕對的信任與支持,就完全放心地讓孩子獨自面對自己的生活課題了。親子之間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便是建立起穩固的情感連結。

分離,是親子關係唯一的途徑

藉著孩子的生命發展,我們都有機會再長大一次。 當我們學會,負責任地把自己的人生活好,正是給孩子人生最棒的禮物。因為,親子關係終將指向分離,你不可跟在孩子身旁一輩子,但卻能讓那份愛化為力量,陪伴孩子終身。

聽懂孩子的情緒訊息,下一次會做得更好

沒有父母是完全準備好,才擔當親職。我衷心期待,每一個初為人父或人母的大人,都能擁有《恆溫教養》這本書;你不需要做到最好,但透過學習與反思,可以更好。

走向身為父親的自我覺察之路

我認為,本書最精彩之處,是仁廷對「父性」與「父職」等概念的論述,這是坊間教養書中鮮少提及的。拜讀這個章節,能讓身為父親者,深刻自我反思——如何保有父性傳統中的美好特質,同時與孩子及家人有著親密的連結。

最新文章

Google search engine

熱門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