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連結

冷漠的大人與疏離的孩子

有些家長誤解了尊重的意涵。尊重並非只是對孩子表現出絕對的信任與支持,就完全放心地讓孩子獨自面對自己的生活課題了。親子之間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便是建立起穩固的情感連結。

分離,是親子關係唯一的途徑

藉著孩子的生命發展,我們都有機會再長大一次。 當我們學會,負責任地把自己的人生活好,正是給孩子人生最棒的禮物。因為,親子關係終將指向分離,你不可跟在孩子身旁一輩子,但卻能讓那份愛化為力量,陪伴孩子終身。

當孩子「迷網」時:長期抗戰、重啟連結,沒有特效藥!

每當心急如焚的家長問我,可否有立即見效的方法,幫助孩子脫離網路沉迷?我總是會搖搖頭,說:「沒有!」沒錯!真的沒有特效藥。為什麼?冰凍三尺,並非一日寒;孩子會沉淪在網路世界中,不是一朝一夕就發生。

孩子迷的不是網,而是那備受關注的假象

許多大人都有類似疑惑,線上遊戲究竟有什麼魅力,讓一個好好的孩子,無法克制地把心思全花在那上面:「如果讀書有這麼認真就好了!」然而,你若認真去了解,就會知道,路遊戲的設計者,是花了大把心思,處心積慮要你接觸後就再也下不來,至少,會魂牽夢縈,整天想著再上線報到。

小學生難溝通?難道孩子的青春期提早到?

怎麼會有一本書,標榜要教父母如何與家中的小學生溝通互動呢?翻閱《家有小學生之親子溝通手冊》之後,我才豁然開朗。那些在青春期時才會出現的暴躁情緒、對立反抗、冷漠無言或拒絕溝通,早在小學階段就已經一一顯露,只是頻率不高,或者力道不強;再加上這個時期,孩子對父母的情感依賴程度高,讓父母誤以為小學生不難溝通。

孩子的3C網路初體驗,如何正向的開始?

年幼孩子的自我控制與訊息篩選能力均不足,大人該如何幫助孩子開始接觸數位科技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得從「內容用途」、「使用方式」與「載具形式」等三個面向來談起。

教訓孩子前,先讓孩子感到安全

請讓孩子知道,你找他來談話,不是要指責或處罰他,而是想幫助他。你會這麼說:「我觀察到你在班上與同學互動時,時常發生衝突。我想,你一定也想與同學和平相處,你一定也希望自己是受歡迎的,所以,我想提供你一些協助。」

「其他人也這樣,為什麼只針對我?」當孩子只想「比爛」時……

會做比較的孩子,常是在意「公平」與否的孩子。當自己與別人一樣表現優異,他希望自己也能獲得讚賞,當別人與自己一樣犯錯,他希望別人也能獲得懲罰,這便是他們理想中的「公平」。

最新文章

Google search engine

熱門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