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
說話的是東凱,一位大學男生,來參加學校辦理的心理成長工作坊,我是當時的講師。他告訴我,他是家中的獨生子,從小一開始,就常闖禍,做美髮師的母親,三天兩頭就往學校跑,幫孩子善後。
當時,東凱的課業表現不錯,熱愛學習,也好勝心強,常在各種藝文比賽中得名。然而,一直有著衝動控制的問題,時常在課堂上或教室裡情緒失控。有時,是和同學起衝突,有時,是被老師責備,有時候,單純就是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便情緒大噴發。
—
「小二時,學校老師建議我媽帶我去醫院評估,看看是否有情緒障礙。老師說我有可能是亞斯伯格症。我媽超緊張的,到處探聽,拼命問客人,終於安排我去大醫院去檢查,做了一系列的評估。最後,醫生說,我只是人際關係不好,還有情緒管理不佳,不是什麼亞斯伯格症。」
小學三年級時,東凱換了一位導師。東凱說:「那位老師很嚴厲,每個孩子都怕他!」每次東凱和同學發生衝突時,導師常指著東凱罵:「是不是你又惹到同學了?」,東凱很委屈,站在原地流眼淚、生悶氣,導師就聯絡家長把孩子給帶回,以免干擾上課秩序。
「印象中,我媽三天兩頭就來學校把我領回,而且還要低聲下氣地對老師賠不是!回到家,我媽再把我念一遍,說我為什麼無法管好自己的脾氣,非要和同學起爭執。別人都做得到,為什麼我做不到?」
然而,東凱實在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這麼容易情緒失控?每次母親這樣問時,他只能沉默以對,或者,默默流著眼淚。
「我知道我媽很關心我,但我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說呀!」
—
即使年紀還小,但東凱很清楚,老師對他有敵意,視他為麻煩人物。常在班上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他冷嘲熱諷;有一次,還用力地把他的作業簿摔在地上,東凱當場漲紅了臉、雙手握拳、面目猙獰,就快要情緒爆炸。導師則是冷冷地說:「你看看,又來了,我是不是又要叫你媽帶你回去了!」
後來,東凱的母親從其他家長處,得知導師對孩子的行徑,知道東凱受委屈了,感到很心疼,問東凱想不想轉學?東凱拒絕了:「我告訴母親,我又沒有做錯,為什麼要轉學?」
「從那一天起,我為了不再讓母親擔心,盡可能報喜不報憂。但是,我還是好幾次控制不住自己,和同學發生衝突,情緒大失控,害得媽媽又得來學校向老師賠不是!」
—
小學四年級,一年一度的運動會前夕,母親被告知東凱當天不用來學校。理由是,導師擔心東凱在學校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會破壞班級榮譽。
「我媽不願見我無法參與班級活動,拼命向老師爭取,要老師給我一個機會。我就在一旁看著,媽媽不斷向老師鞠躬道歉,請老師給我一次機會……」
「當時,我看著媽媽眼眶泛紅,我也哭了。我對著媽媽說:『媽!別再道歉了,我沒有做錯什麼,不要一直幫我道歉了!』,回家的路上,媽媽摟著我,邊走邊哭。」
東凱還是沒能參加那次的運動會。
不久,東凱決定聽從母親的建議,轉學環境到別的學校,重新開始。幾年後,有一次,東凱與母親因為某事起了爭執,東凱情緒激動地對母親大吼:「你就是討厭我,嫌我從小就是個麻煩人物,對不對?」
「你怎麼會這樣想呢?」母親不解。
「如果不是這樣,你為什麼要一直向老師道歉?我又沒有做錯什麼,為什麼你要一直道歉?」母親突然明白,當時一心只想向老師求情,這個舉動卻讓孩子感到自卑、自責與被否定。重點是,孩子沒有做錯,就算闖禍,他也不是故意的呀!
當時,母親流著淚告訴他:「媽媽早就知道,這不是你的錯,當時,我只是感到很丟臉,也很憤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我知道,不是你的錯,你也很努力了!」
—
我試著走進東凱的故事中,體會東凱的心情。顯然,東凱的童年,有一段不堪回首的慘痛經歷;然而,現在的東凱卻是熱心助人、善解人意,甚至很有領導能力。我好奇地問:「幫助你改變的關鍵是什麼?」
「是我母親!」東凱說:「是她對我的接納,讓我確信,這不是我的錯,幫助我也能接受我自己。」
東凱的母親,在東凱轉學後,吸收到更多相關資訊,才慢慢理解,東凱不是故意要發脾氣,與同學起衝突;而是,東凱真的無法控制自己。同時,東凱在新學校中,遇到一位兼具耐心與經驗的導師,與母親充分溝通。每當東凱在學校情緒失控時,導師會先讓東凱離開現場,找個安靜的地方冷靜下來。
導師也積極聯繫學校輔導老師介入,安排東凱參加人際關係小團體活動,學習調節自己的情緒,以及與人溝通互動,而能漸漸融入群體中。
—
「我感謝我的母親,願意如實地接納我,不再責怪我。」
「但我知道,有很多孩子不是故意犯錯,卻受到大人的責怪,從家長到老師,沒有人願意放過他們。漸漸地,他們自我否定、自暴自棄了!」
東凱說的沒錯,那些沒有被正確理解與善待的特殊孩子們,長期處在來自家庭及學校的毒性壓力下,對身心功能都會造成巨大損害。然而,只要身旁有成人人願意溫暖接納與穩定支持,哪怕只有一個人也好,都能對這些傷害具有緩衝功能,甚至,開啟正向循環。
你,願意成為這樣的大人嗎?
(本文內容為真實故事經充分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