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治療的不是孩子,而是這個社會

-

该图片由Raman TalpadaPixabay上发布

剛從大學畢業時,我曾到一所中學實習。在國一的教室裡,親眼目睹一個男孩,把整個垃圾桶抱起來,用力地上下晃動。頓時,垃圾滿天飛舞,大部分的同學紛紛走避,卻有另一位男同學在一旁抱著肚子大笑不已,完全停不下來。

我被這失控的場景給嚇到,心想:「怎麼會有人做出如此誇張的行徑,也太頑劣了!」後來得知,這兩個男孩是班上的頭痛人物,從開學第一天起,就調皮搗蛋、闖禍不斷。而且,各科老師都拿他們沒辦法,想到要去這個班上課就頭疼。

當時我在輔導室擔任實習教師,有一天早上,一位家長前來談話,拿了一本小冊子給我們看,上面有著「ADHD」的字樣。他說:

「我的孩子在學校造成老師和同學的困擾,真的很抱歉!」原來,他是那兩位調皮男孩之一的父親。他繼續說:

「我帶孩子去看醫生了。醫生說,孩子罹患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所以比其他孩子還不能專注,容易出現衝動、過動等問題。他在班上的那些失控行為,都是因為這個疾病造成的。」

我在一旁邊聽邊點頭,原來,這就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呀!我曾在特殊教育的教科書中讀到這個障礙類別,仔細回想,那孩子的行徑,和書上所寫,幾乎不謀而合。

在那個年代,學校老師對所謂的過動兒所知有限,辦公室的許多老師也是頭一回聽到,認真地閱讀家長帶來的衛教小冊。

「醫生有開藥給他吃,我也會要求孩子按時服藥。」我很感動,他是個積極的家長,並且主動和學校老師聯繫,討論孩子的狀況。然而,我的腦袋也同時浮現幾個疑問是:

第一、為什麼到了國中才發現?

第二、除了吃藥控制分心與衝動行為,然後呢?

後來,我在校園中見到那孩子,從本來的過度活潑,變得溫和許多,甚至,看起來有些呆滯。他父親說,那是吃藥的副作用;然而,我見到的卻是一個眼裡失去光芒的孩子。不過,那一點也不重要,因為,班上安靜下來了,老師終於可以順利上課,用功的同學也可以專心向學了!

那是發生在快20年前的事,十幾年後,經過不斷宣導,現在多數教師都知道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就連家長也不陌生。有不少孩子,是經由學校老師的觀察與發現後,要求家長帶孩子去醫院做進一步的評估與診斷。

李佳燕醫師在他的家醫科門診,就不斷遇到許多疑似過動症的孩子,被家長帶來評估,幾乎都是學校老師要求的。她發現,不論老師或家長,好像都很需要過動症這個診斷,彷彿,有了這個標籤,孩子的種種脫序行為就有了合理的解釋。

沒錯!合理的診斷有助於人們理解狀況,不需要再把孩子的問題歸咎於父母沒教好,或者孩子故意唱反調;也有助於系統中不同的大人溝通孩子的問題。

然而,過度依賴特定診斷,等於是把一個人貼上了特定標籤,卻可能讓大人只看見孩子的疾病或症狀,而看不見其他的可能性。甚至,我們更難以欣賞這些特質可能帶來的優勢。

你可曾想過,孩子的過動或缺乏專注力等行為表現,其實是展現出旺盛的精力、十足的好奇心,甚至相當願意冒險嘗試。然而,這些行為特質在既定的社會規範下,在必須遵守的學校及教室常規下,通通成了干擾他人的問題行為。

或許,把這些孩子放到叢林裡探險、運動競技場上,那些不被讚許的干擾行為,卻可能有助於他大顯身手,獲得比別人更多成功的機會。

只可惜,儘管社會如此多元發展,我們的孩子仍只被鼓勵在單一戰場上前行,也就是會讀書、能考試——這需要坐得住與靜得下來。如果做不到,一律被視為調皮、頑劣、不思進取、態度不佳。

到最後,許多孩子不再願意努力了,因為一再挫敗,乾脆擺爛放棄,或者逃避到另一個世界——網路中取暖。

李醫師在我眼中,是個真心關愛孩子且有正義感的大人。她在《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一書中,不斷為過動兒說話。除了批判過動症的診斷過程過度粗糙外,更挑戰過動症的診斷準則本身——沒把兒童的天性與需求考慮在內,只從大人的眼光來界定這個疾病。

現實是,某群具有權威的成功大人,為社會制訂了一套遊戲規則,要求所有人都得遵守。如果不能配合或無法適應這套機制,不是被視為失敗者,不然就是生病了。當個病人或許好過於身為失敗者;當個病人的家長,也好過於身為一個失敗家長。

仔細想想,李醫師說得有道理:「我們根本不把孩子當孩子看」。孩子需要從玩耍中學習與成長;我們卻要孩子從很小開始,就遵循繁瑣的社會規範,連怎麼玩都由大人主導與安排,完全剝奪了孩子的天性與「自由玩樂」的內在需求。

或許,不正常的是大人,需要被治療的是整個社會。

殷切期盼,《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這本書能被更多人讀到,這本書會為你帶來全新的視野,讓你知道,你可以從截然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孩子的分心、過動或衝動,帶著孩子去開拓異於主流但卻屬於他自己的道路。    

甚至,任何不被社會主流所接納的身心特質,都有值得賞識之處。大人的眼光改變了,孩子才有機會找到屬於自己發光的舞台。

(本文為《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寶瓶文化,2023)一書推薦序)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書,為2018~2023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