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安頓

運用心理學,善待自己,活得更好

社會大眾對於心理領域的人,常有這樣的想像:「你是學心理的,一定很懂自己、很懂人性吧!」或者,有人會說:「真羨慕你,你與孩子或家人,一定相處得很好吧!」事實上並不然!

父母也得接受,有時候就是很難安慰得了孩子的心情

所謂接納孩子的內在,不只是貼近或觸碰孩子的情緒感受,更是允許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與步調,去消化與安頓自己的情緒。有時候,龐大且複雜的情緒,就是需要花更多時間去調適。這麼做,不只是接納孩子的情緒感受,更是傳達一份尊重與信任。

考試倒數好緊張,如何不被焦慮淹沒?

如果你在考前有上述情形,那麼,你的壓力指數恐怕瀕臨爆表,是該好好調整一下自己的身心狀態,才不會讓自己的心智,被那些因壓力而來的焦慮或恐慌給淹沒,導致最後關頭功虧一簣。

那些停不下來、擺脫不了的強迫行為,原來都是心理防衛機制在作祟!

如果,我們能透過心理防衛機制這套概念,去理解與看懂自己或他人生活中常見的不當行為,最終,我們會知道,重要的不是去矯正那些不當行為,而是願意去靠近、接納、安頓或轉化內心裡的痛苦情緒。

聽懂孩子的情緒訊息,下一次會做得更好

沒有父母是完全準備好,才擔當親職。我衷心期待,每一個初為人父或人母的大人,都能擁有《恆溫教養》這本書;你不需要做到最好,但透過學習與反思,可以更好。

有時候,勇氣用完了也沒關係

當失去勇氣時,不是忙著自責、懊惱,也不是想辦法再找到更多勇氣;而是,允許自己暫時沒有勇氣,去感受那份因失去勇氣而來的恐懼或擔心。當你越願意真誠地靠近那些不舒服的感受,你越能從那些無能為力中解脫。

要孩子情緒冷靜前,你冷靜下來了嗎?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擁有情緒調節的能力,我們得對情緒調節擁有正確的觀念,同時,從大人自身做起。大人先安頓好自己,就有能力去協助孩子安頓情緒,進而回到平和、理性且能溝通對話的狀態。

允許自己難過,別為你的痛苦感到內疚

難過的時候,就允許自己感到難過;沮喪的時候,就允許自己可以沮喪;無力的時候,就承認自己很無力。就算是再堅強的人,也可以脆弱;就算是再幸福的人,也可以感到痛苦。痛苦不是罪過,是真實的感覺,你不需要為此內疚,你可以心疼自己。

最新文章

Google search engine

熱門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