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個故事,讓孩子知道他不孤單

-

该图片由Adina VoicuPixabay上发布

世界各地的父母,幾乎都會對自己孩子說故事。就算是成人世界,故事也傳述了許多無法明說的情感與智慧。

成為父親後,我開始為女兒念童書繪本。每晚睡前,我和太太也會為女兒講睡前故事。不論女兒聽懂了沒,那總是一段十分親暱的親子時光。

許多大人都希望透過故事來「教育」孩子,趁機偷渡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但對小一點的孩子而言,「聽大人說故事」本身就是一種陪伴,能讓孩子有安全感。而在故事的想像世界中,孩子的智力及語言也正在快速發展中。

在心理諮商中,治療師也常透過故事,幫助案主獲得洞察。故事裡頭的隱喻成分,常具有療癒力量。有些難以明說的道理,案主卻在故事和隱喻中,找到了答案。

同樣的,有些話題,對年幼的孩子而言,難以理解;也或許,是大人自己覺得太過沉重而難以啟齒。這時候,故事提供了一個媒介,為大人與孩子創造了談論敏感話題的可能性。其中,死亡就是其一。

許多文化或家庭,死亡是禁忌話題。就算遇到親人過世,大人仍不願意開口與孩子談論死亡,更難以關注到孩子內在的悲傷。有時候,是大人不知道如何與孩子討論,畢竟這是個沉重的話題,只期待孩子長大後自然會懂。

更多時候,是大人自己也承受著巨大的傷痛,用逃避或壓抑的態度面對內在感受。然而,不論是喪親,或者任何形式的失落,都會經歷相當個人化的悲傷過程,並非不去看或不去想,就能免疫。

對喪親兒童而言,最難過的除了情感斷裂而帶來的失落外,還有許多的不安、恐懼、擔心與疑惑;甚至,有的孩子會認為親人過世,是自己的錯,而處在內疚之中。這些內在感受,很需要被理解、被接納。

如果,大人能為孩子說個故事,就能陪伴到孩子了!

《當孩子傷心時,故事是最好的陪伴》一書裡,收錄了許多關於死亡與失落的故事;有的針對大孩子,有的適合講給幼兒聽。作者進一步將這些故事,歸納成五種療癒故事類型。你不需要是悲傷輔導專家,透過挑選與講述適合的故事給孩子聽,就能陪伴孩子度過難熬的時光。

面對悲傷,最重要的就是允許悲傷。透過故事情節的開展,孩子會理解──內心的各種痛苦感受都是正常的,也是被允許的。而即使十分想念逝去的親人,仍然可以在精神上,以不同形式與逝者連結,化思念為繼續前進的動力。

本書作者蘇珊.佩羅將畢生心力投注於故事創作與分享中。她在書中提到,這些為兒童或青少年而編的故事,往往大人在講述時,自己也獲得療癒。    

我是再認同不過了。因為,每每在為女兒念繪本故事時,女兒聽得似懂非懂,但我卻淚流滿面。這個世界還好有故事,讓大人與孩子,可以在聽故事中,一同經歷人生中的艱難時光。

(本文為《每當孩子傷心時,故事是最好的陪伴》(小樹文化,2022)一書推薦序)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listenpsy.com/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曾任中學輔導教師、輔導主任,目前為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著有《陪伴孩子高效學習》《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書,為2018~2023年博客來百大暢銷書作家。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

注目新書《正向聚焦》

spot_img

注目新書《擁抱刺蝟孩子》

spot_img

熱門文章分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

最新留言